[发明专利]藻类衍生的软质泡沫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99901.X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4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罗伯特·法尔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鲁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23/08;C08K3/015;C08J9/00 |
代理公司: | 31256 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志超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藻类 藻类生物质 抗微生物 抗病毒 抗微生物纤维 海洋微藻 阻燃性质 尼龙 褐藻 红藻 基材 聚糖 抗微生物化合物 软质泡沫材料 合成纤维 纤维素 大型藻类 软质泡沫 天然硫酸 衍生物质 载体树脂 聚合物 海藻 褐海藻 蓝绿藻 硫酸化 闭孔 发泡 共混 开孔 阻燃 制备 纤维 收获 制造 | ||
本发明提出了藻类衍生的抗微生物纤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可以是合成纤维,但也可以形成为纤维素(例如棉)。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藻类衍生的抗微生物纤维基材可以制成为具有与尼龙6‑6聚合物等的尼龙‑6的相同的性能和特性,并且还含有抗微生物、抗病毒、和/或阻燃的藻类衍生物质。已知各种红藻、褐藻、蓝绿藻、和褐海藻(海洋微藻和/或大型藻类)中的任何一种都含有高水平的具有固有抗微生物、抗病毒、和/或阻燃性质的硫酸化聚糖,并且可以如本文所述使用。另外公开了藻类衍生的软质泡沫,无论开孔或闭孔,具有固有的抗微生物、抗病毒和阻燃性质。此外,提出了一种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收获藻类生物质;充分干燥藻类生物质;将干燥的藻类生物质与载体树脂和各种发泡成分共混;添加选自褐藻、红藻和/或某些海藻(海洋微藻)中存在的各种天然硫酸化聚糖的藻类衍生的抗微生物化合物;并向制剂加入足够量的干燥的藻类生物质,以充分产生耐火的软质泡沫材料。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11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编号62/257,422、名称为“藻类衍生的抗微生物纤维物质及其制造方法”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工业需求,例如,在纺织工业中,可由这种纺织品组成的织物和/或产品表现出抗微生物、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和/或抗炎特性和性能。已知使用金属颗粒作为抗微生物剂和抗真菌剂,但是成功,尤其是对于纺织品和含有纺织品的产品的成功一直充满挑战性,因为在最终纺织品中获得受控的、分散均匀和浓缩的颗粒存在结块和其他问题。生产制造其它产品面临的其它挑战包括:材料成本高、使用期间的氧化、全球供应受限以及对其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健康和环境后果的重大关注。进一步地,在纺织品中使用金属颗粒存在不利的健康和环境影响。此外,已知对于可发泡材料,这种可发泡材料可能不是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生活的理想选择。由于这些原因,对源自可再生非金属天然来源的抗真菌、抗细菌和/或抗病毒性能和特性存在需要提高的持续且未满足的需求。对这种可再生的天然来源衍生的抗炎产品也存在需求。
发明内容
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泡沫材料的方法,以由藻类生物质、共聚物载体树脂和/或其他发泡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生产各种软质和/或硬质可发泡组合物。部分地,该文献提供了可再生的非陆生植物衍生的硫酸化聚糖,其表现出优异的抗微生物、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和/或抗炎性能和特性。在一些情况下,本文公开的材料至少部分地衍生自水生生物,包括贝类、藻类、蓝细菌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许多用途,例如用于家具、室内装潢、鞋类组件、瑜伽垫、医疗装置、阻燃制品(包括纺织品、汽车部件、地毯、地毯填充应用),以及其他合适的用途。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该文献提供了藻类衍生的纤维,更具体地是具有抗微生物性能和特性的藻类衍生的纤维和织物。
具体来说,在另一方面,该文献提供了藻类衍生的硬质和/或软质泡沫材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例如,在各个方面,藻类衍生的粉末和溶液用于生产这种泡沫原料的合适部分,例如用于制备由于包含上述藻类组分而具有有益条件和/或性能的软质或硬质泡沫。此外,藻类为制造聚氨酯和/或乙烯-乙酸乙烯酯泡沫提供许多环境效益,例如通过抗微生物、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和/或抗炎,同时至少部分地源自从废物流获得、且生长不需要杀虫剂,隔离CO2的藻类,并且由于将这些藻类从水道中移除,有益于水治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鲁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布鲁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9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