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9906.2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9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晋辉;张晓博;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56 | 分类号: | H04B7/0456;H04W72/04;H04W72/12;H04W76/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线通信 用户 设备 基站 中的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依次接收第一信令和第二信令,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池和第一空间参数组,所述第一空间参数组被关联到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池,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池包括第一时频资源集合,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指示第二空间参数组,随后,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是否能被用于发送无线信号;如果是,则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上发送第一无线信号;如果否,则放弃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上发送无线信号;所述第一空间参数组和所述第二空间参数组被用于判断所述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是否能被用于发送。本申请提高了配置授予上行传输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尤其是涉及多天线传输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大规模(Massive)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一个研究热点。大规模MIMO中,多个天线通过波束赋型,形成较窄的波束指向一个特定方向来提高通信质量。
传统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终端侧的上行发送往往基于基站的动态授予(dynamic grant),而5G NR(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新无线接入技术)Phase(版本)1中,终端可以在基站预先配置的空口资源中进行配置授予(configured grant)的上行传输,以降低空口信令的开销,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在配置授予中,基站通过更高层信令(higher layer)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向用户设备配置资源池和用于上行预编码的多天线相关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在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自行确定是否发送无线信号。
发明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用户设备配置的用于上行预编码的多天线相关信息由于周期较长会在一个周期内存在在某个窗口内不适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例如,本申请的用户设备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基站中,反之亦然。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池和第一空间参数组,所述第一空间参数组被关联到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池,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池包括第一时频资源集合;
-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被用于指示第二空间参数组;
-判断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是否能被用于发送无线信号;如果是,则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上发送第一无线信号,被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一空间参数组有关,如果否,则放弃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上发送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空间参数组和所述第二空间参数组被用于判断所述所述第一时频资源集合是否能被用于发送。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解决的问题是:如果根据动态信令,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判断之前根据RRC信令配置的预编码不再适用的情况仍然采用之前的预编码在预配置的资源上进行上行传输,则会造成上行性能太差、用户间干扰和功率浪费的问题。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一个好处在于:可以根据动态的信令判断是否在预配置的无线资源上采用根据更高层信令配置的多天线相关的信息发送无线信号,从而提高了传输的效率。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二时频资源集合上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被用于发送第二无线信号的天线端口与所述第二空间参数组有关,所述第二时频资源集合中的时频资源不属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9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