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绝缘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00172.5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3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冯昌平;白露;包睿莹;刘正英;杨鸣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25/20 | 分类号: | B32B25/20;B32B25/04;B32B37/10;C08L83/04;C08K5/14;C08K3/36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刘文娟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界面材料 绝缘 制备 多层结构 硅橡胶 导电导热层 绝缘导热层 导热填料 导热系数 多层绝缘 填充 机械性能 高分子材料技术 体积电阻率 电绝缘性 交替分布 界面材料 陶瓷基 多层 击穿 碳基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层绝缘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热界面材料,所述绝缘热界面材料是由绝缘导热层和导电导热层通过交替分布形成的具有多层结构的界面材料,其中,绝缘导热层由陶瓷基导热填料填充硅橡胶制备得到,导电导热层由碳基导热填料填充硅橡胶制备得到;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多层为2n层,n≥1。本发明所得绝缘热界面材料具有多层结构,所得绝缘热界面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达6~11W/mK),优异的电绝缘性(体积电阻率达1011~1013Ωcm,击穿强度为5~9KV/mm)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层绝缘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元件与集成电器的领域里,由于各种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种电子元件的集成度越来越大,所要求排除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对散热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电子电器领域里,相比于非绝缘热界面材料,绝缘热界面材料更受青睐,因为可以有效地将各种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的同时不造成设备的短路。
热界面材料一般是将高导热的填料添加到聚合物中制备的,导热填料按绝缘性能可以分为绝缘导热填料与非绝缘导热填料。绝缘导热填料主要是陶瓷类填料如碳化硼,而非绝缘导热填料包括碳基填料和金属填料。常用的绝缘导热填料的导热系数一般在20-300W/mK范围内,而碳基填料则具有更高的导热系数(500-5000W/mK)。绝缘热界面材料一般是由陶瓷类填料填充制备的,但由于填料本身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所以制备的陶瓷基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要远小于碳基的热界面材料。商业化绝缘热界面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只有0.5-4W/mK。
很多文献报道了一些利用碳基导热填料来制备绝缘热界面材料的方法。利用绝缘的SiO2来包裹银纳米线和碳纳米管(CNTs)来提高环氧树脂导热系数的同时保持电绝缘性,但材料的导热系数只有0.5-1.5W m-1K-1(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128:207-214;Carbon.2011;49(2):495-500)。Morishita报道了一种填料选择性分布的方法来保持聚合物材料的绝缘性,CNTs选择地分布在一相聚合物中从而阻止了导电网络的建立,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只有0.43W m-1K-1(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2011;21(15):5610)。虽然这些方法制备的热界面材料具有优异的绝缘性但都具有较差的导热性能,导热系数一般只有0.5-1.5W m-1K-1,散热效果都不能够满足实际的应用。
基于此,研究并开发设计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和绝缘性的多层绝缘热界面材料则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热界面材料,其具有多层结构,所得绝缘热界面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达6~11W/mK),优异的电绝缘性(体积电阻率达1011~1013Ωcm,击穿强度为5~9KV/mm)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绝缘热界面材料,所述绝缘热界面材料是由绝缘导热层和导电导热层通过交替分布形成的具有多层结构的界面材料,其中,绝缘导热层由陶瓷基导热填料填充硅橡胶制备得到,导电导热层由碳基导热填料填充硅橡胶制备得到;所述多层结构中的多层为2n层,n≥1。
进一步,所述硅橡胶指能够通过添加硫化剂进行高温硫化的线性高聚合度的聚有机硅氧烷(5000~10000硅氧烷链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0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