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耐酸的三叶草根瘤菌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801114.4 申请日: 2018-07-20
公开(公告)号: CN108841762B 公开(公告)日: 2021-12-10
发明(设计)人: 马晓彤;刘慧琴;顾金刚;李世贵;张瑞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C1/06;A01N63/20;A01P21/00;C12R1/41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10008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耐酸 三叶草 根瘤菌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株耐酸的三叶草根瘤菌及其应用。该三叶草根瘤菌的菌株号为92‑29,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33。实验证明,本发明的三叶草根瘤菌92‑29在酸性(pH值为4.8‑6.15)土壤条件下显著促进三叶草生长并显著提高三叶草产量:提高三叶草的株高、结瘤率、根瘤数量和/或根瘤重量;增加三叶草的植株鲜重和干重,增加三叶草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本发明在三叶草种植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微生物领域中一株耐酸的三叶草根瘤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三叶草属(Trifolium)为豆科中分布最广的一属,是短期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三叶草种类遍及全世界,约有360多个种,其中农业经济价值较高的约25种。我国是草地大国,三叶草在我国广泛种植,主要分布在温带至热带地区,南至云南,北至黑龙江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分布,我国栽培较多的为红三叶、白三叶和杂三叶。三叶草是具有固氮能力的优良牧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耐寒性强,绿期很长,同时也很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上均能适应,其耐修剪、耐践踏,再生能力强,抗有害气体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强,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温度控制杂草生长,增加地面覆盖和减少土壤侵蚀。三叶草可作为家畜优良饲料、农作物的良好前茬、绿肥、也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与庭园绿化植物以及蜜源和药材。

氮素是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根瘤菌是一类能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少数是茎部)形成根瘤进行生物固氮的细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系是生物固氮中作用最强的体系,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所固定的氮约为生物固氮总量的65%。当前,在退化土壤中种植豆科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退化土壤中氮素营养比较贫乏,通过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接种根瘤菌能够提高豆科植物的产量和氮储藏量。如果种植的豆科植物没有相应的高效根瘤菌株与之共生结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它们将完全依赖土壤中的结合态氮,不但不能补充反而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以维持土壤氮素平衡,需要筛选高效菌株进行人工接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酸性土壤中显著促进三叶草生长和/或提高三叶草产量。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耐酸的根瘤菌。

本发明所提供的根瘤菌是三叶草根瘤菌(Rhizobium trifolii),其菌株号为92-29,该菌株已于2018年03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33,以下简称为三叶草根瘤菌92-29。

三叶草根瘤菌92-29属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状,无芽孢,具端生单鞭毛,能运动。菌体大小为0.7×2.2μm。在酵母汁甘露醇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菌落呈圆形微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较湿润,浅乳白色,菌苔粘稠。三叶草根瘤菌92-29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的16S rDNA序列。

三叶草根瘤菌92-29在促进三叶草生长和/或提高三叶草产量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三叶草根瘤菌92-29在制备促进三叶草生长和/或提高三叶草产量的产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应用中,所述产品可为促进三叶草生长和/或提高三叶草产量的菌剂或含有所述菌剂的生物肥料。所述产品还可为促进三叶草生长和/或提高三叶草产量的三叶草根瘤菌种衣剂。所述产品还可为促进三叶草生长和/或提高三叶草产量的丸衣三叶草种子。

上述应用中,所述促进三叶草生长可为提高三叶草的株高、结瘤率、根瘤数量和/或根瘤重量。

上述应用中,所述促进三叶草生长可为促进三叶草在中性介质或酸性介质中的生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1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