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的吸波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01871.1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3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张文波;赵德平;王崇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7/00 | 分类号: | H01Q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波 石墨烯 阻抗匹配 电磁波 宽带 吸收率 传输线理论 谐振频率点 表面结构 电磁特性 工作带宽 孔径结构 频率波段 扫描参数 衰减特性 物理机制 阻抗变换 最优参数 磁谐振 电谐振 介质层 可调的 强吸收 最优化 可调 入射 调制 响应 研究 | ||
1.一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吸波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吸波器包括三层结构:基底、介质层以及石墨烯超表面,其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频率为15THz~25THz的电磁波工作带宽内,研究石墨烯超表面不同形状尺寸的孔径结构的电磁特性,通过对结构单元的设计,找出多个可以响应不同频率波段的结构,从而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入射电磁波进行调制;
步骤(2).通过扫描参数得出最优化吸波器结构,利用传输线理论,通过介质层进行阻抗变换来实现阻抗;
步骤(3).确定最优参数结构的吸波器,根据从吸波率、阻抗匹配、衰减特性所阐述的吸波器物理机制,得出此吸波器的吸收率接近100%。说明了自由空间与该结构在谐振频率点实现完美阻抗匹配,磁谐振和电谐振实现了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吸波器的方法,在步骤(3)中,利用了传输线理论和介质层理论,有一部分会直接被反射到自由空间形成反射波,剩余的部分以透射波形式入射至结构内部,一部分以欧姆损耗转换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一部分以透射波形式继续向前传播。因此,电磁波吸收率表达式为:
A(ω)=1-R(ω)-T(ω)=1-|S11|2-|S21|2 (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超表面宽带可调吸波器的方法,在步骤(2)中,描述了此结构一共包含三层,从上往下分别是:不同圆形排列组合的石墨烯超表面结构,厚度为1725nm的二氧化硅介质层和厚度为100nm,电导率为4.56×107s/m的金属底板。上层圆形结构具体参数为:中心圆环的内径和外径分别是300nm和1350nm,分散在与x轴成正负45°的方向上的四个圆形的半径均为95nm;结构周期为2750nm。通过仿真在16.97THz、20.21THz和23.18THz三处出现了谐振频率点。而相对应的是,反射率的曲线则是在相同谐振频率点处出现明显的谷峰。值得提出的是,这三处谐振频率点吸收基本都达到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18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