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808012.5 申请日: 2018-07-22
公开(公告)号: CN108785296B 公开(公告)日: 2021-07-16
发明(设计)人: 麻彤辉;马骁驰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194 分类号: A61K31/194;A61K31/19;A61P31/14;A61P31/16
代理公司: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代理人: 杨翠翠
地址: 210023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二萜类 化合物 制备 抗病毒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其属于药物筛选的技术领域。该类化合物应用于制备抗单股正链小RNA病毒家族的药物,单股正链小RNA病毒家族包括引起感冒的鼻病毒、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肠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A16以及寨卡病毒、黄热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人类病毒感染,也可在引起动物口蹄疫等疫病的同类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化合物F21‑1对EV71病毒、CA16病毒和鼻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3.46μM、50.26μM和53.53μM;化合物F21‑2对EV71病毒、CA16病毒和鼻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0.25μM、32.47μM和23.03μM。该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具有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不同取代基的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类似结构的化合物在制备抗单股正链小RNA病毒家族,包括引起感冒的鼻病毒、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肠病毒EV71会柯萨奇病毒A16以及寨卡病毒、黄热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人类病毒感染,引起动物口蹄疫等疫病的同类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爆发了多场大规模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口部呈现皮疹、疱疹、水疱等为特征,多伴有发热、厌食、精神萎靡等症状的急性儿科传染病[1]。多数手足口病病例的病情轻且具有自限性,但也有少数手足口病病例进展迅速,并伴随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并发症,一旦病情急剧恶化则可导致患者死于心肺衰竭。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sackievirus A 16,CA16),EV71与CA16同属于小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成员,两者在病原学、感染和复制特征以及感染导致的临床症状和免疫反应有着很多相似的方面,尤其是EV71 感染常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2]。由手足口病导致的严重病例及死亡病例的日益增长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严重威胁着全球范围内儿童的健康,而且也给手足口病患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 。因此,手足口病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3]

鼻病毒(rhinovirus)是一种引发感冒的病毒,在分类上也属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生物学特性与肠道病毒基本相似[4]。现发现有144个血清型,新型还在不断地被发现,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约有5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该病毒引起。在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在婴幼儿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除上呼吸道感染外,还能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5]。其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传播尤为严重,并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一直以来困扰着每个拥有婴幼儿的家庭。

本发明所涉及的这类化合物中,专利JPH04210630A中表明,化合物F21-1对椎动脉血流具有良好的外周血管舒张作用和促进作用,可作为血液循环不足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剂,但目前未见关于化合物F21-1和F21-2在抗小RNA病毒科病毒尤其是手足口病毒和鼻病毒作用的报道。

[1]韩志娟,徐俊昌,孙荣兴.EV71与CA16所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03):268-271.

[2]张文慧,井申荣.手足口病病原EV71和CA16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25(05):643-645+652.

[3]胡雅洁. 肠道病毒71型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引发的microRNA差异性在两者诱发的差异性致病机制中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8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