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吸波梯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1691.1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0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久荣;吕龙飞;吴莉莉;刘伟;汪宙;王凤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4B35/453;C04B35/46;C04B35/01;C04B35/622;B33Y70/10;B33Y1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打印 技术 梯度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吸波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纳米吸收剂、聚合物混合后加入分散剂中,在密封环境中使聚合物完全溶解于分散剂中,得到粉末悬浮液;
(2)将步骤(1)中的粉末悬浮液干燥,得到粉末;
(3)对步骤(2)中的粉末进行研磨后烧结成型和3D打印,即得层状堆叠的吸波梯度材料;
步骤(1)中,所述纳米吸收剂为介电损耗粉体和磁损耗粉体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纳米吸收剂、聚合物、分散剂的重量比为(1-5):(6-8):(2-9);
或,步骤(1)中,所述分散剂包括水、乙醇、丙酮、二甲醚、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步骤(1)中,所述聚合物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尼龙12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损耗粉体包括二氧化锆、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锰、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或,所述磁损耗粉体为多晶铁、铁氧体、羰基铁、金属粉、氮化铁的一种或多种;
或,所述介电损耗粉体和磁损耗粉体的形状为杆状、球状、纤维状、花状、树枝状、不规则状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吸收剂粒径为1-100nm;
或,步骤(1)中,所述溶解的过程在100-150℃的温度下进行,然后采用机械搅拌进行冷却;
或,步骤(2)中,先对粉末悬浮液通过滤纸过滤制成滤饼,然后在干燥箱内将其干燥后,再制成粉末;
或,步骤(2)中,所述干燥温度为80-190℃,时间为1-10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搅拌速率为100-500rp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干燥在真空环境中进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研磨在行星球磨机中进行,磨料球为氧化锆球,研磨时间为2-10h,行星球磨机转速为100-360rpm,磨料球的质量为粉末质量的1/3-2/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烧结成型采用激光烧结系统进行,工艺参数为:扫描速率1000-4000mm/s,扫描间距0.01-0.5mm,激光功率10-80W,激光能量密度为0.05-0.15J/mm2,单层厚度为0.02-0.2mm。
9.一种吸波梯度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梯度材料为层状堆叠结构,其磁导率和介电常数在厚度方向上逐渐减小,在与空气接触的最后一层达到最小,所述吸波梯度材料由纳米吸收剂和聚合物组成,所述纳米吸收剂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内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波梯度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吸收剂、聚合物、分散剂的重量比为(1-5):(6-8);所述吸收剂粒径为1-100nm;或,所述纳米吸收剂为介电损耗粉体和磁损耗粉体的混合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波梯度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尼龙12中的一种或多种;
或,所述介电损耗粉体包括二氧化锆、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锰、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或,所述磁损耗粉体为多晶铁、铁氧体、羰基铁、金属粉、氮化铁的一种或多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波梯度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损耗粉体和磁损耗粉体的形状为杆状、球状、纤维状、花状、树枝状、不规则状中的一种或多种。
13.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吸波梯度材料在电子产品和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16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