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固井大数据分区域分段预测井眼温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1899.3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1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固井大 数据 区域 分段 预测 温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固井大数据分区域分段预测井眼温度的方法,包括:统计该区块或相邻区块的电测数据,对数据进行结构化设计,建立固井大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段多元回归地温梯度利用递进法逐一建立每一开次井眼温度预测。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井眼温度预测精度,避免井眼温度预测误差过大带来的工程和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眼温度预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固井大数据分区域分段预测井眼温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井眼温度是影响固井作业安全和固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影响水泥浆体系的选择、固井施工安全和质量。温度预测偏低会严重缩短水泥浆可泵送时间,易引发固井事故,温度预测偏高会延长候凝时间,增加井下油气水窜的可能性,延误后续钻进作业。
固井施工设计一般在完钻前,没有进行电测,不能及时提供完钻井深的井眼温度,通常采用API法或建模计算法推算井眼温度,由于API法计算误差大,使用时查表较麻烦,建模计算法计算模型建立困难,公式推导烦琐,限制了应用范围。因此,准确预测井眼温度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常用确定井眼温度的方法,存在以下优缺点:
表1 确定井眼温度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固井大数据分区域分段预测井眼温度的方法。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井眼温度预测精度,避免井眼温度预测误差过大带来的工程和安全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固井大数据分区域分段预测井眼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该区块或相邻区块的电测数据,对数据进行结构化设计,建立固井大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段多元回归地温梯度利用递进法逐一建立每一开次井眼温度预测。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收集该区块或相邻区块上开完钻井深电测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得到上开地温梯度;
b、收集该区块或相邻区块本开完钻井深电测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得到本开裸眼段地温梯度;
c、根据本井完钻井深,采用递进法对上开完钻井深温度与本开裸眼段温度进行累加得到本开完钻井深井眼温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d,若井身结构为三开及以上,则重复步骤b。
所述固井大数据包括基本信息和电测数据,电测数据包括地质分层、井深、井斜和井温,基本信息包括区域和井号。
所述步骤c中,当井为斜井、水平井计算时需要先将完钻井深转换为垂直深度再进行计算。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1)利用大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地温梯度减小了API、经验公式、建模计算带来的数据偏差;(2)分区域分段多元回归地温梯度进一步提高了井眼温度预测精度和准确性。
2、本发明原理可靠,预测精确度高,能较准确的反映一定井深井眼温度,能正确指导固井施工设计,防止固井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本发明利用区域、井号等基本信息和地层分层、井深、井斜与井眼温度等电测数据组成的固井大数据,分区域分段多元回归地温梯度建立井眼温度计算,实现井眼温度的准确预测,为固井设计提供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固井大数据分区域分段预测井眼温度的方法,包括:统计该区块或相邻区块的电测数据,对数据进行结构化设计,建立固井大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段多元回归地温梯度利用递进法逐一建立每一开次井眼温度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18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