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龙虾眼透镜的X射线无损探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12962.5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金戈;张正君;徐伟;顾燕;郭一亮;丛晓庆;宋淳;李冬;李丽敏;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王培松 |
地址: | 650217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虾眼透镜 待测物体 矩阵 形貌 无损探伤检测 信号处理系统 待检测物体 内外部结构 边界算法 检测领域 缺陷信息 探伤信号 无损检测 形状畸变 重心位置 焦距 高清晰 重心法 探伤 探测器 击穿 焦斑 应用 照射 聚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龙虾眼透镜的X射线无损探伤系统和装置,主要包括:X射线光源、龙虾眼透镜、待检测物体、X射线成像探测器以及信号处理系统等部分,可应用于无损探伤检测。所述X射线光源发出的X射线束,照射到龙虾眼透镜表面聚焦形成高强度的十字焦斑,进而与放置焦距处所述的待测物体进行探伤,探伤信号被X射线探测器接收集,最终通过矩阵重心法和Canny边界算法获取所述待测物体内、外的缺陷重心位置和边界形貌。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快速实现对待测物体内外部结构、杂质、击穿通道和形状畸变等情况进行无损检测,准确获取物体高清晰的缺陷信息和结果,结构简单,在检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龙虾眼透镜的X射线无损探伤装置,属于无损探伤领域,尤其是X射线无损探伤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主要有五种:超声检测UT(Ultrasonic Testing)、磁粉检测MT(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渗透检测PT(Penetrant Testing)、涡流检测ET(Eddycurrent Testing),X射线检测RT(Radiographic Testing)。其中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主要是针对被检测物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不适用于物体内部缺陷检测。超声检测对工作表面要求平滑、且缺陷成像没有直观性辨识难度大,受人为因素波动较大。X射线无损检测实用范围广、缺陷投影图像直观,这是其他检测手段无法达到企及的。
龙虾眼透镜(Micro-pore optic,简称MPO)源于龙虾的视觉系统 (lobster-eye,LE),由大量规则正方形空心通道阵列紧密排列而成。MPO 具有视野大、焦距短、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装调简单、聚焦效率高等优点,在X射线聚焦检测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现有的X射线无损探伤设备存在结构复杂,成本昂贵,检测物体的厚度有限,图像分辨率较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龙虾眼透镜的X 射线无损探伤装置,该系统和装置采用龙虾眼透镜能聚焦X射线,提高图像分辨率,简化结构设计,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龙虾眼透镜的X射线无损探伤装置,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 X射线光源、龙虾眼透镜以及X射线成像探测器;
所述X射线光源,用于向待检测物体发射X射线;
所述龙虾眼透镜设置于发射光路中,用于汇聚X射线光源所发出的X 射线;
所述待检测物体,设置于龙虾眼透镜的焦距处;
所述X射线成像探测器,用于收集穿透待检测物体的X射线并成像;
所述X射线无损探伤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系统,所述信号处理系统与 X射线成像探测器电连接,用于分析X射线成像探测器所成图像,获取待检测物体的探伤结果。
利用本发明的基于龙虾眼透镜的X射线无损探伤装置,所述X射线光源发出的X射线束,照射到所述龙虾眼透镜表面聚焦形成高强度的十字焦斑,进而对放置焦距处的待测物体进行探伤,探伤信号被X射线探测器收集,最终通过信号处理系统获取所述待测物体内、外的缺陷种类和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X射线光源的出射X射线光子的能量为 10keV~50keV。由于X射线的穿透能力有限,在传统的X射线探伤过程中,若待测物体厚度较大,则需要大能量的X射线才能完成,使得光源成本高,且限制了探测物体的厚度。利用本发明中龙虾眼透镜的聚焦性能,使得低能量的X射线能够聚焦成高强度的十字焦斑,投入成本大为降低,可以适应于探测较厚的待测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29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