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巷道围岩的多参数监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3136.2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9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贺心燕;宁掌玄;徐青云;朱润生;李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同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启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4 | 代理人: | 吴楠 |
地址: | 037000 山西省大同***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巷道 围岩 参数 监测 装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巷道围岩的多参数监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监测组件包括膨胀水泥圆柱、双螺旋金属管骨架、应变片和电缆,双螺旋金属管骨架和应变片均处于膨胀水泥圆柱内,双螺旋金属管骨架包括金属管和连接支管,两个金属管呈双螺旋设置,两个金属管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支管固定连接,多个应变片分别固定在多个连接支管上且相邻应变片之间相互垂直,电缆的一端伸入膨胀水泥圆柱内且电缆各个电芯分别与各个应变片引线对应连接,电缆的另一端穿过双螺旋金属管骨架从膨胀水泥圆柱的端部引出;测距仪固定于膨胀水泥圆柱引出电缆的端部。其能同时对同一位置围岩进行受力、变形、位移和离层情况实时监测,从而使工作人员能精确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于巷道围岩的多参数监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矿井绝大部分属于井工矿,随着机械化开采的普及,井下巷道数量增多和大截面发展趋势明显。随着道路、水利、土木工程的修建,隧道、巷道数量急剧增加。巷道、隧道的围岩所处复杂的工况环境,导致围岩内部受力、变形、破坏情况不断变化,围岩稳定情况也随之变化。然而,由于围岩内部的隐蔽性和现有配套监测手段的欠缺和局限,致使围岩变形、破坏和稳定性无法有效获知,导致巷道围岩事故频发。若能够随时获知围岩的受力、变形、位移、离层数据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对围岩的支护、变形、收敛和稳定性情况作出科学的判断,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此类围岩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目前,作为围岩稳定判据的几个物理量——受力、变形、位移和离层,其测量装置基本属于机械式,须人工操作、读数等,无法组成自动化监测的智能系统;监测物理量单一,不能同时实现几个物理量的获知,不能有效分析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情况。以锚杆为测量载体,采用应变片测量锚杆应力应变进而求出围岩应力应变的方法,由于锚杆本身限制导致应变片设置数量极为有限,很难全长度、高密度测量;以锚杆为测量载体,采用光纤光栅测量的方法虽然能高密度的测量,但是其费用昂贵,且光纤较脆弱、易损坏断裂。另外以锚杆为测量载体的测量方法对围岩的离层破坏无法测量感知,而顶板离层仪可测量离层,但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且无法同时监测其他物理量;同时顶底板、两帮相对位移量的确定也是通过机械式人工测量,使得测量的效率低下,上述各种方法均不能实时精确地进行多参数监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巷道围岩的多参数监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安装使用,能同时对同一位置围岩进行受力、变形、位移和离层的实时监测,从而使工作人员能精确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判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巷道围岩的多参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组件和测距仪,
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膨胀水泥圆柱、双螺旋金属管骨架、应变片和电缆,所述双螺旋金属管骨架和应变片均处于膨胀水泥圆柱内,双螺旋金属管骨架包括两个金属管和多个连接支管,两个金属管呈双螺旋设置,两个金属管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支管固定连接,所述应变片为多个,多个应变片分别固定在多个连接支管上且相邻应变片之间相互垂直,电缆的一端伸入膨胀水泥圆柱内,且电缆内的各个电芯分别与各个应变片引线一一对应连接,电缆的另一端穿过双螺旋金属管骨架从膨胀水泥圆柱的一端引出;
所述测距仪固定于膨胀水泥圆柱的电缆引出端。
进一步,所述应变片封装在不锈钢薄片内。采用不锈钢薄片封装能对应变片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进一步,所述测距仪为激光测距仪。采用激光测距仪能更精确的测出位移变化情况。
进一步,所述膨胀水泥圆柱采用的膨胀水泥尽可能与安装处的围岩性质相同。采用这种性质相近的膨胀水泥在监测组件安装到围岩后,与围岩形成紧密的一体结构,随同围岩同步变形、离层;膨胀水泥监测组件内的应变片充分感知围岩各深度处的应变,通过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得到对应应力,从而实现围岩内部应力、应变的监测。
一种用于巷道围岩的多参数监测装置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同大学,未经山西大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31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监控仪
- 下一篇:一种苏打水机的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