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孢替坦酸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3585.7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4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蔡福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501/57 | 分类号: | C07D501/57;C07D50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22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孢 替坦酸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孢替坦酸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头孢替坦酸晶体过滤后的滤液进行二次结晶,二次结晶的头孢替坦盐在7‑MCTT与头孢替坦侧链环合反应进行48~56小时后加入,从而将由7‑MCTT制备头孢替坦酸的重量收率提高到90%以上,产品纯度高、色泽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具有很好的运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孢替坦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孢替坦二钠是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起到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需氧、厌氧菌及革兰氏阴性需氧菌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7-α位的甲氧基使头孢替坦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包括属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头孢替坦二钠是由头孢替坦酸与碳酸氢钠反应转化成二钠盐,头孢替坦酸是由头霉素中间体7-AMCA经三步结构改造而得到,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其中,(1)7-AMCA,(10)氯乙酰氯,(11)7-CMAC,(12)7-MCTT,(5)头孢替坦酸侧链,(14)头孢替坦酸。
以上由7-MCTT制备头孢替坦酸的重量收率只有70~80%,存在重量收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孢替坦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头孢替坦酸的重量收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头孢替坦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罐中加入水,降温至0~6℃,开启搅拌,然后加入7-MCTT(结构式12)、碳酸氢钠、头孢替坦侧链(异噻唑三钠),搅拌溶清;
2)控制反应罐内反应液温度为0~6℃,于pH值在7.5~8.0的条件下反应88~90h,其中,在反应时间达到48~56h时,加入上批次二次结晶的头孢替坦盐干粉;
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转移到萃取罐中,并调节反应液pH值至4.0~5.0,向萃取罐内加入药用炭,搅拌炭脱30~40min,然后过滤,收集滤液;
4)向滤液中加入丁酮,调节料液pH值至1.5~2.0,搅拌、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相,收集有机相于浓缩罐中;
5)将浓缩罐内料液浓缩至浆状后,滴加甲醇结晶,滴加完毕,降温到0~15℃,搅拌养晶30~40min;
6)养晶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液和头孢替坦酸湿粉,将滤液收集到二次结晶罐中;
7)将上述头孢替坦酸湿粉干燥,得到头孢替坦酸,头孢替坦酸产品重量收率为9%~95%。
步骤2)所述的二次结晶的头孢替坦盐干粉的制备方法为:将步骤6)的滤液收集到二次结晶罐中,向二次结晶罐内加入氯化钙、三乙胺、三丙胺、二环已胺、N,N-二甲苄胺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控制罐内结晶温度0~15℃,搅拌12~13小时;结晶结束后过滤,得到头孢替坦盐湿粉,在温度35~45℃、真空度0.08~0.10Mp条件下干燥至水份2.5%,得到所述头孢替坦盐干粉。
所述7-MCTT、碳酸氢钠、头孢替坦侧链、头孢替坦盐干粉的质量比为30:12-13:18.5-19.5:4.5-5.5。
步骤3)中,所加入的药用炭与7-MCTT的质量比为0.3-0.5:30。
步骤4)中,所述丁酮与7-MCTT的用量比为600-700mL:30g;步骤5)中,所述甲醇与7-MCTT的用量比为360-400mL:30g
步骤3)和步骤4)中,用盐酸调节pH值。
步骤4)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5~25min,静置时间为15~2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35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