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5593.5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魏英立;田亚强;郑小平;宋进英;陈连生;刘倩;张荣华;李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03 | 分类号: | G01N23/2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贝氏体钢中 残余 奥氏体 分析 方法 | ||
1.一种低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低碳贝氏体钢制成待测试样: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冶炼钢坯,将钢坯锻造成厚度为 90mm 的方坯,并在加热炉中加热至 1200℃保温2h使合金元素成分均匀化,方坯开轧温度为 1150℃,经 3 道次轧制到 35mm,冷却至 930℃后经过 4 个道次轧制成厚度为 12mm 的热轧板,采用切割机床加工成12mm×12mm×100mm 的热处理试样,热处理后车削加工成圆柱形拉伸试样,尺寸为Φ10 mm×100 mm; 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将试样升温至 750℃,保温1800s,然后冷却至400℃保温180s,最后空冷至室温;
(2)通过拉伸实验将经过步骤(1)的试样拉断;
(3)拉断变形后,在距离断口不同距离处将待测试样做纳米压痕标记处理;
(4)利用 EBSD 背散射仪分别扫描标记处不同区域,得到残余奥氏体形貌和体积分数;
(5)利用 EPMA 电子探针检测标记处的 C、Mn 元素分布情况,EBSD 扫描数据和 EPMA电子探针检测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分别在距离断口处2mm和4mm处将待测试样横截面做纳米压痕标记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拉断的试样距离断口处 2mm和4mm处横截面做抛光处理的步骤,以便于进行纳米压痕标记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碳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5个点纳米压痕标记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55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岩石微焦CT扫描的三轴仪
- 下一篇:一种基于脉冲快中子检测爆炸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