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9118.5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0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献辉;罗赛燕;刘佳;刘娇蒙;李柯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9/01;C22C9/06;C22C1/02;C22F1/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谈耀文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弹性 cu ti ni al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Cu 91‑97%、Ti 1.5‑4%、Ni 1‑3%、Al 0.5‑2%,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和为10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铜、海绵钛、镍和铝进行熔炼、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等工艺,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与现有高强度导电弹性铜合金制备相比较,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获得的Cu‑Ti‑Ni‑Al合金综合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还涉及一种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弹性铜合金是一类具有独特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仪表和精密机械中的弹性元件。这类材料主要有Cu-Be合金、Cu-Ni-Sn合金、锡磷青铜和Cu-Ti合金等。
尽管Cu-Be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导电率,但铍元素易产生有毒的氧化物或化合物,而且Cu-Be合金存在性能不够稳定、铸造时容易开裂及脆断、高温下抗应力松弛能力较差的缺点。Cu-Ni-Sn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和优良的高温性能。锡磷青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弹性、耐蚀性。但是,Cu-Ni-Sn合金和锡磷青铜在制备过程中易产生偏析,使得材料强度下降,加工性能恶化。Cu-Ti合金除了具有和Cu-Be合金同样的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良好的耐磨性、耐蚀性、加工性和可焊性以外,还具有更好的高温强度和抗应力松弛性能。但是因为Ti元素在铜基体中大的固溶度导致Cu-Ti合金的导电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Cu-Ti合金中添加第三元素。合金元素Ni,Al的添加一方面可降低Ti原子在Cu基体中的固溶量,保证高强度的同时提高导电率;另一方面形成高温强化相Ni3Ti、Ti3Al,从而提高合金的耐高温性能。因此有望获得一种电学和力学综合性能良好的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Cu-Ti合金导电率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Cu 91-97%、Ti 1.5-4%、Ni 1-3%、Al 0.5-2%,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以下材料:铜91-97%、海绵钛1.5-4%、镍1-3%和铝0.5-2%,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将铜、海绵钛、镍和铝放入坩埚中,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完成后进行浇注,得到合金铸锭;
步骤3,将合金铸锭进行扒皮和表面清理,随后放入第一电阻炉进行均匀化处理;
步骤4,将步骤3均匀化处理后的合金铸锭置入第二电阻炉中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完成后进行淬水处理,得到淬水后合金;
步骤5,将淬水后合金再次放入第二电阻炉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完成后随炉冷却,即获得导电弹性Cu-Ti-Ni-Al合金。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2熔炼炉的真空度不小于10-3Pa。
步骤1的铜纯度不小于99.9%,海绵钛纯度不小于99.99%,镍纯度不小于99.9%,铝纯度不小于9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91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