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驾驶员监测系统照明光源的控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9368.9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7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5 | 分类号: | H04N5/235;H05B45/12;H05B45/5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贾允;肖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员 监测 系统 照明 光源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器领域,提出了一种驾驶员监测系统照明光源的控制装置及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温度测量单元、LED光源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图像亮度检测单元、LED温度判断单元和LED亮度调整单元。所述温度测量单元用于测量LED光源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温度信息和图像信息判断当前LED光源的温度是否对图像的成像质量有所影响,调整LED光源的亮度,使得LED光源能够工作在稳定的范围内。本发明通过对温度进行控制,提高了驾驶员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员监测系统照明光源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成为人们代步出行的重要工具时,交通事故也成为了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司机的疲劳驾驶导致的,为了防范疲劳驾驶带来的影响,驾驶员监测系统应运而生。驾驶员监测系统能够监测驾驶员的状态,在发现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时候提醒驾驶员。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型安装了或规划了车内驾驶员监测系统。目前的车内驾驶员监测系统的照明模块普遍采用的是安装多颗红外波段的LED(中心波长800-1000nm),所述LED能够在行车的时候为图像采集提供照明。为了保证图像采集和LED闪烁频率同步,这些LED光源一般是由图像传感器通过其管脚直接驱动的,从而控制LED光源在每帧图像中的曝光。
由于红外光源自身的特性,大部分的辐射能量都会以热量的形式传递到周边环境中,只有少部分会成为照明光线。这样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辐射的热量对周边的结构件和电子件热辐射影响很大。第二,当LED过热的时候,LED亮度输出降低,会导致图像传感器接受到的光子减少。当图像传感器接收光子的减少时,为了保证图像质量以及合适的曝光周期,又会反过来系统会要求电源继续加大LED的功率或电流,此时LED的温度就会进一步升高。在这种工作模式下,LED的温度会越升越高,极端情况下,LED会损坏,导致整个车内驾驶员监测系统失去光源照明,会导致车内驾驶员监测系统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LED过热会影响到驾驶员监测系统的正常功能的问题。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驾驶员监测系统照明光源的控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具体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驾驶员监测系统照明光源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温度测量单元、LED光源和控制模块;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进行图像采集并反馈图像亮度质量;
所述温度测量单元用于对LED光源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反馈温度信息;
所述LED光源用于对驾驶员脸部进行照明;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图像亮度检测单元、LED温度判断单元和LED亮度调整单元,所述图像亮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图像亮度质量,所述LED温度判断单元用于在图像亮度质量低时,判断LED光源的温度是否超过预设范围,所述LED亮度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温度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调整LED光源的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图像亮度检测单元检测图像亮度质量,判断图像亮度质量是否符合需求。所述控制模块获得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从而通过图像亮度检测单元检测图像亮度质量。
当图像亮度过亮时,所述LED亮度调整单元减弱LED光源的亮度,或者对图像的曝光进行调整,避免图像曝光过度。
当图像亮度质量能够满足要求时,LED亮度调整单元不需要对LED光源的亮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当图像亮度质量没有达到需求时,所述控制模块获得温度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温度信息,判断测量所得的温度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即判断是否是因为温度影响到了图像的亮度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9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