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雅罗鱼-牧草综合种养殖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0830.7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5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刚;梁利群;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G22/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贾泽纯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碱地 综合种养殖 改良 雅罗鱼 盐碱地改良 养殖池塘 牧草 冲洗 浸泡 池塘养殖水 水中含氧量 工程规模 水质调控 饲料投喂 芽孢杆菌 养殖管理 鱼种放养 运行维护 地块 治理 投资 | ||
一种雅罗鱼‑牧草综合种养殖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盐碱地改良方法,具体涉及采用雅罗鱼‑牧草综合种养殖改良盐碱地。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盐碱地改良方法中存在改良效率低、工程规模大、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高、改良效果差的问题。一种雅罗鱼‑牧草综合种养殖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一、盐碱地布局;二、进行浸泡和冲洗;三、准备养殖池塘;四、鱼种放养;五、养殖管理:①、饲料投喂;②、水中含氧量控制;③、水质调控:④、定期向养殖池塘中添加芽孢杆菌粉;六、利用养殖池塘中的池塘养殖水对若干块待治理地块中进行浸泡和冲洗。本发明用于盐碱地改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改良方法,具体涉及采用雅罗鱼-牧草综合种养殖改良盐碱地。
背景技术
盐碱土地主要是指各种盐土、碱土以及不同程度盐化或碱化的土壤,其含有较多盐碱成分,理化性质较差,大多数植物都无法在其表面正常生长。我国有各类盐碱地约3600万hm2,且盐碱化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目前对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水利改良、物理与农业改良、化学与生物改良等,这些技术措施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改良效率低、工程规模大、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高、改良效果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盐碱地改良方法中存在改良效率低、工程规模大、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高、改良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雅罗鱼-牧草综合种养殖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一种雅罗鱼-牧草综合种养殖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布局:在盐碱地上采用挖沟渠、垒堤坝的方式将其分成若干块待治理地块,并在盐碱地设置若干口养殖池塘,每块待治理地块的四周均为堤坝,堤坝的外侧为沟渠;
二、治理:在4月末对若干块待治理地块进行浸泡和冲洗6~10次,然后种植耐盐碱牧草,单次浸泡和冲洗用水量为130m3/亩~160m3/亩,得到治理盐碱地废水;
三、每口养殖池塘配备一台投饵机,养殖池塘的水源为治理盐碱地废水、地下水或河湖水,且1亩养殖池塘的蓄水量与1亩待治理地块单次浸泡和冲洗用水量的比为(3~5):1;鱼种放养前7~10天,用漂白精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漂白精用量为300~500g/亩;
四、鱼种放养:在5月上旬向养殖池塘中放养雅罗鱼、鲢鱼和鳙鱼,以放养雅罗鱼为主,搭配放养鲢鱼和鳙鱼,且雅罗鱼、鲢鱼和鳙鱼的放养生物量比为16:3:1,所述放养生物量=放养规格×放养量;其中雅罗鱼的放养规格为30g/尾~50g/尾,放养量为4000尾/亩~5000尾/亩;鲢鱼的放养规格为150g/尾~250g/尾;鳙鱼的放养规格为150g/尾~250g/尾;
五、养殖管理:①、饲料投喂:按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投加饲料,每日投喂3次;②、每口养殖池塘配备一台增氧机,保证养殖池塘的水中含氧量为不低于5mg/L;③、水质调控:养殖期间保证养殖池塘的水中总氨氮浓度低于0.5mg/L,当养殖池塘的水中总氨氮浓度达到0.5mg/L以上时,向养殖池塘的水中添加糖蜜,糖蜜添加量为A kg,依据A=H×S×(30×CTAN-N–19)/1000计算A,式中H为养殖池塘的水深,单位为m;S为养殖池塘的面积,单位为m2;CTAN-N为养殖池塘的初始总氨氮浓度,单位为mg/L;④、每隔20天~22天向养殖池塘中添加一次芽孢杆菌粉,单次芽孢杆菌粉添加量为300g/亩,所述芽孢杆菌粉中活菌数为>1×107个/mg;
六、分别在7月20日~25日、8月10日~15日和8月30日~9月4日将养殖池塘中的池塘养殖水抽出平均注入若干块待治理地块中进行浸泡和冲洗,每次按养殖池塘的蓄水量的1/3抽出池塘养殖水,单次浸泡和冲洗用水量为130m3/亩~160m3/亩,然后从沟渠中抽取治理盐碱地废水注入养殖池塘中,并采用地下水、河水或湖水对养殖池塘进行补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08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