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相陶瓷辊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0944.1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0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超;方仁德;林珊;王玉梅;冯斌;彭兆瑀;杨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陶瓷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06 | 分类号: | C04B35/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玉 辊棒 复相陶瓷 骨料 制备 低热膨胀系数 抗高温蠕变性 热震稳定性 氧化铝微粉 二氧化钛 矿物细粉 使用寿命 弯曲变形 温度梯度 有效解决 硅酸锆 辊道窑 耐火度 氧化钇 粘结剂 粘土 | ||
1.一种复相陶瓷辊棒,其原料包括骨料和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包括:
刚玉料25~35份
粘土25~35份
氧化铝微粉18~24份
氧化钇3~6份
二氧化钛4~11份
硅酸锆3~10份
矿物细粉3~6份;
其中,所述刚玉料包括:
粒度为60~100目的刚玉7~11份、粒度为100~200目的刚玉14~17份、粒度250目占比≤10%的刚玉4~7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相陶瓷辊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微粉的粒度为1~5μm;所述矿物细粉的粒度为10~3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相陶瓷辊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微粉与氧化钇的用量比为4-5: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相陶瓷辊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刚玉料中的氧化铝含量≥99%;
所述二氧化钛为金红石型结构;
所述矿物细粉为蓝晶石、红柱石或硅线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相陶瓷辊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纤维素醚、树脂或木质素磺酸钙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相陶瓷辊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醚为羧甲基纤维素,所述羧甲基纤维素的Na2O含量<10%,加入量为骨料的1wt%~3wt%;
所述树脂为热固性酚醛树脂,加入量为骨料的0.5wt%~1.5wt%;
所述木质素磺酸钙溶液中木质素磺酸钙与水的质量比为3-5:5-7,加入量为骨料的0.5wt%~1.5wt%。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相陶瓷辊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相陶瓷辊棒的耐急冷急热性(1350℃~室温)≥6次不裂,常温弯曲强度≥55MPa,高温弯曲强度(1350℃)≥40MPa,热膨胀系数≤5.5×10-6/℃。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相陶瓷辊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按骨料配方配料,经球磨、喷雾、均化处理,得到混合料;
(2)将混合料与粘结剂干混,再加水湿混;
(3)将经干混和湿混的混合料进行造粒,并在液压挤出机上挤出成型,得到坯件;
(4)将所述坯件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坯件水分控制在1.0~1.5%;
(5)将干燥后的坯件进行冷等静压成型;
(6)将冷等静压成型后的坯件在窑炉中吊装烧结,得到辊棒成品;
其中,所述骨料包括:
刚玉料25~35份
粘土25~35份
氧化铝微粉18~24份
氧化钇3~6份
二氧化钛4~11份
硅酸锆3~10份
矿物细粉3~6份
其中,所述刚玉料包括:
粒度为60~100目的刚玉7~11份、粒度为100~200目的刚玉14~17份、粒度250目占比≤10%的刚玉4~7份;
所述粘结剂为纤维素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相陶瓷辊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混合机制为:将混合料与1wt%~3wt%粘结剂干混4~6min,再加14wt%~16wt%水湿混10~13min;
步骤(4)中,干燥温度为80~100℃,烘干时间为35~45h;
步骤(5)中,冷等静压成型的压力为150~250MPa;
步骤(6)中,烧结温度为1640~1650℃,烧结时间为28~3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陶瓷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陶瓷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09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