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骈呋喃型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真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1545.7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7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培战 |
主分类号: | C07D307/80 | 分类号: | C07D307/80;A61P31/10;A61P15/02;A61P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355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骈呋喃 抗真菌 制备 细胞膜 化合物结构式 真菌细胞膜 通透性 有效地 真菌 感染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骈呋喃型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真菌用途,所述化合物结构式为所述化合物可以干扰真菌细胞膜结构,导致其通透性增加,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因此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真菌引起的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骈呋喃型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真菌用途。
背景技术
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等技术的发展,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致死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根据侵犯人体部位的不同,可以将真菌感染性疾病分为浅表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和系统性真菌感染。其中,浅表真菌感染和皮肤真菌感染统称为浅部真菌感染,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和系统性真菌感染统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是致病真菌侵犯皮肤的角质层、毛发和甲板所导致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其他常见致病菌还有马拉色菌和念珠菌等,直接接触是其主要传播方式。皮肤癣菌等主要致病菌来源于3个属,即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霉菌性阴道炎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条件致病性真菌,如念珠菌属、曲霉属和隐球菌属所致,占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和其他免疫缺陷患者真菌感染的80%以上。
由于各种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病原微生物产生了多种耐药机制以保持物种的延续,而形成生物被膜就是一种重要的耐药机制。生物被膜是指大量微生物黏附于某些物体的表面形成的一种膜样聚集,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和功能,目前认为人体80%微生物感染与病原微生物的生物被膜相关。生物被膜相关性感染会影响患者预后,临床研究表明由产生生物被膜念珠菌造成的念珠菌血流感染其致死率是由不产生生物被膜念珠菌造成的血流感染的1.77倍,生物被膜产生也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动物实验也表明,从生物被膜扩散的游离念珠菌较非生物被膜游离念珠菌具有更强的毒力,从而其感染可造成更差的结局。生物被膜相关性感染很难控制,因为其具有更强的耐药性,普通抗真菌药物治疗很难完全清除生物被膜。目前临床对念珠菌生物被膜尚无理想对策,如何防治和克服生物被膜耐药问题,已成为临床上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苯骈呋喃型化合物,可以干扰真菌细胞膜结构,导致其通透性增加,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因此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真菌引起的感染;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对白芷进行系统分离,筛选出抗真菌作用更优的物质。
本发明所述的新苯骈呋喃型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新苯骈呋喃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白芷药材,粉碎后,加入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后得到粗提物浸膏;
(2)粗提物浸膏分散于水中,先后分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收集正丁醇萃取液,浓缩后得到正丁醇萃取浸膏;
(3)取正丁醇萃取浸膏,用聚酰胺柱进行分离,先用水洗脱10个柱体积,弃去水洗脱液,再用50%乙醇洗脱10个柱体积,收集50%乙醇洗脱液,浓缩成浸膏;
(4)将步骤(3)所得浸膏继续经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分离,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ODS色谱柱,用流动相为75%甲醇进行洗脱,回收洗脱液,即获得本发明所述化合物。
其中:提取溶剂选自任意比例的乙醇-水溶液,优选为50%乙醇-水溶液。
本发明所述的新苯骈呋喃型化合物的应用:用于制备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优选地,用于制备治疗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被膜念珠菌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红色毛癣菌感染或体癣的药物。
一、本发明中所述的化合物的结构确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培战,未经王培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15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