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1818.8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7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蓝瀚;蓝泽铧;蓝泽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小蜻蜓电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蓄电池 电动车 内置电池 减震装置 开口部 管壁 填充 电池 正极 电池使用寿命 缓冲保护效果 电池容纳 拉伸部件 行进过程 负极 车架管 负极柱 散热孔 外侧壁 运行时 正极柱 管腔 内壁 排出 腔内 竖直 贴合 配合 | ||
1.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装置,包括具有正极和负极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内置于电池容纳管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外侧套设有减震保护套,且所述减震保护套竖直方向两端形成开口部,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柱和负极柱位于所述减震保护套开口部外侧;所述减震保护套为弹性可拉伸部件,所述减震保护套与所述蓄电池配合后,所述减震保护套内壁与所述蓄电池外侧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外侧间隔套设有若干个所述减震保护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保护套内壁设置有复合绝缘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保护套外壁设置有相互交叉的凸起筋条,所述筋条的外表面覆盖有耐磨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保护套侧面均匀设有不少于一个的矩形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保护套采用导热硅胶材质一体注塑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保护套上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上连接有拉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保护套外壁贴合在电池容纳管的内壁上。
9.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蓄电池外侧壁套设减震保护套,所述减震保护套为弹性可拉伸部件,所述减震保护套与所述蓄电池配合后,所述减震保护套内壁与所述蓄电池外侧壁贴合;
步骤二:将套设有所述减震保护套的所述蓄电池放入电池容纳管腔内,所述减震保护套外壁贴合在电池容纳盒的内壁上,此时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减震保护套、所述减震保护套与所述电池容纳管之间贴合,从而对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池容纳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消除晃动间隙;
步骤三:当需要取出所述蓄电池时,将所述蓄电池连同套设在其外侧的所述减震保护套从电池容纳管腔内直接取出,或者通过拉拽与所述减震保护套上所述穿线孔连接的拉线,将所述减震保护套连同其包裹的所述蓄电池从电池容纳管腔内取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内置电池管壁填充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将蓄电池外侧壁间隔套设若干个减震保护套,所述减震保护套为弹性可拉伸部件,所述减震保护套与所述蓄电池配合后,所述减震保护套内壁与所述蓄电池外侧壁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小蜻蜓电动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小蜻蜓电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18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容量电池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适配纽扣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