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驾驶行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2001.2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1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鹤翔;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斑马智行网络(香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59 | 分类号: | G06V20/59;G06V40/16;G06V10/9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89 | 代理人: | 钱秀茹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长沙湾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驾驶 行为 处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提高行车安全。所述的方法包括:软件程序调用操作系统的服务进程;所述服务进程执行驾驶行为检测,获取对应的检测结果并返回给所述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依据所述检测结果生成提示信息。车载设备中的软件程序可调用服务进程进行驾驶行为检测并发出提示,无需额外安装一个检测盒,简化了驾驶检测的步骤,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处理方法、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处理装置、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等场景下,驾驶员长时间行车而且操作单调,极易造成疲劳或者注意力分散,不能够及时响应危险情况,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对驾驶员的行驶状态进行监测,对危险驾驶即时预警尤为重要。
现有的疲劳驾驶检测产品通常是在车辆上安装一个外置的检测盒,通过该检测盒进行检测并报警。其中,驾驶过程中对于疲劳驾驶的检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若检测到疲劳驾驶情况就进行报警,若未检测到疲劳驾驶情况就进行下一帧的检测。
但是,上述的疲劳检测方式都需要在车辆中额外安装一个检测盒,检测盒需要与车辆、车载设备等进行适配才能安装,就导致一些车辆可能无法安装检测盒。此外,按照检测盒也需要时间、预算等成本,用户可能基于各种原因未在车辆上安装检测盒,就无法实现对疲劳驾驶的检测,可能出现行车安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行车安全。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处理装置、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存储介质,用以保证上述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处理方法,应用于车载设备中,所述的方法包括:软件程序调用操作系统的服务进程;所述服务进程执行驾驶行为检测,获取对应的检测结果并返回给所述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依据所述检测结果生成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服务进程预先封装在操作系统中。
可选的,所述服务进程执行驾驶行为检测,获取对应的检测结果,包括:所述服务进程依据驾驶用户的图像数据进行驾驶行为检测,获取对应的检测结果。
可选的,所述服务进程依据驾驶用户的图像数据进行驾驶行为检测,获取对应的检测结果,包括:服务进程判断所述驾驶用户的图像数据是否符合图像检测条件;若所述图像数据不符合图像检测条件,分析图像异常原因并确定对应检测结果;若所述图像数据符合图像检测条件,依据所述图像数据对驾驶用户进行面部检测,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图像数据对驾驶用户进行面部检测,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包括: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人脸识别,判断人脸识别是否成功;若人脸识别失败,则分析人脸识别失败的原因并确定对应检测结果;若人脸识别成功,则提取对应的面部特征数据,依据所述面部特征数据确定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面部特征数据确定生成对应的检测结果,包括:判断所述面部特征数据中是否包含目标面部特征点;若不包含目标面部特征点,分析缺失原因并确定对应检测结果;若包含目标面部特征点,则依据所述面部特征数据分析驾驶行为类别,依据所述驾驶行为类别检测结果。
可选的,所述服务进程依据驾驶用户的图像数据进行驾驶行为检测,获取对应的检测结果,包括:所述服务进程依据驾驶用户的图像数据进行驾驶行为检测,并在检测过程中判断是否出现异常;若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则分析异常原因生成检测失败的检测结果;若检测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则依据检测的驾驶行为类别生成检测成功的检测结果。
可选的,所述检测失败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图像异常类、人脸异常类、面部特征异常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斑马智行网络(香港)有限公司,未经斑马智行网络(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2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