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锂电池电解液腐蚀的同步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3183.5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4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邓樱;林胤;沈光辉;周云;沈卫红;潘海瑞;李在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伏龙同步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1/00 | 分类号: | C08L11/00;C08L95/00;C08L27/18;C08L77/10;C08K13/02;C08K5/41;C08K3/04;C08K3/22;C08K5/09;D06M11/74;D06M10/00;C08F136/18;C08F4/34;D02G3/02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陈伯祥;张小晶 |
地址: | 3153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电解液 腐蚀 同步带 | ||
1.一种防锂电池电解液腐蚀的同步带,包括同步带骨架及包覆在同步带骨架外面的胶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锂电池电解液腐蚀的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乳化操作:按重量份数称取氯丁二烯、氢氧化钠、去离子水、纤维素乙酸丁酸酯、十二烷基硫醇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加入高速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混合乳化操作;
S2聚合反应:乳化完成后在40~60℃温度下连续加入催化剂,引发聚合反应;
S3改性处理:反应1~3h后,再加入聚四氟乙烯、氧化石墨烯、月桂酸、氧化镁或氧化钙、二硫化四苄基秋兰姆和喷雾炭黑进行改性处理;
S4终止反应:当F-的含量达到理论值时,加入木焦油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继续搅拌10~20min后终止反应;上述理论值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F-%=((F-/Cl-)×26×100)/投料总量;其中,F-/Cl-为所投加化合物中F-与Cl-的质量比,投料总量为所投加各化合物的总质量;
S5后处理:减压蒸馏脱除未反应的单体,调节pH至5~7,经洗涤、干燥等后处理操作后,得到改性的氯丁橡胶胶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锂电池电解液腐蚀的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质量浓度为1~2.5%的双(三氟甲基)过氧化物溶液或双(三氟甲基)过氧化物质量浓度为1~1.5%且氧化镁浓度为0.1~0.5%的混合水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锂电池电解液腐蚀的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骨架包括布套及以三维结构缠绕在该布套上的骨架纱线,该骨架纱线由氯丁橡胶胶浆处理过的芳纶纤维线编织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锂电池电解液腐蚀的同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丁橡胶胶浆处理过的芳纶纤维线,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氯丁橡胶胶浆的制备:称取重量份数为100份所述氯丁橡胶胶料加到辊距为0.3~0.5mm的开炼机中薄通8~10次进行塑炼;将塑炼好的氯丁橡胶胶料加入到开炼机中在40~60℃进行混炼,混炼过程中加入5~8份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和10~20份氨基甲酸乙酯,混炼15~30min;混炼后的氯丁橡胶胶料和5~8份甲苯加入到胶浆机中,采用超声辅助搅拌的方式进行均匀分散,得到氯丁橡胶胶浆;
S2芳纶纤维线表面改性:将芳纶纤维线浸渍在氧化石墨烯为溶质的水杨酸溶液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的质量百分数为0.5~1%,浸渍时间为20~30min,同时采用照射能量为2~4J/cm2的紫外线进行照射,照射时间为5~15min,得到表面改性的芳纶纤维线;
S3氯丁橡胶胶浆处理:将S2得到的表面改性的芳纶纤维线浸渍在S1得到的氯丁橡胶胶浆中,浸渍10~30min,得到氯丁橡胶胶浆处理过的芳纶纤维线。
6.一种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防锂电池电解液腐蚀的同步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同步带骨架
将所述的氯丁橡胶胶浆处理过的芳纶纤维线,经过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及三并工序纺制得到所述的骨架纱线;在模具上均匀地涂一层脱模剂,然后在该模具上套上相应的布套,吊装于成型主机上;分别将2根S捻和2根Z捻的骨架纱线从张力器上引出,在40N的缠绕应力下缠绕在布套上,即得到所述的同步带骨架;
S2制备同步带
在同步带模具上均匀地涂一层脱模剂,将同步带骨架缠绕在模具上,将所述胶料注入上述模具中,在165~170℃下加压8~12MPa进行10~20min硫化,得到所述的防锂电池电解液腐蚀的同步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伏龙同步带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伏龙同步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318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抗冲击电缆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蓄液池内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