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量指示电路及指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4076.4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卓益;李晓杰;占海明;罗敏杰;黄秋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协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量指示电路 支路 并联电路 导通 电量 电源 接收电源 第一端 端接地 连接点 并联 干路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量指示电路及指示方法,所述电量指示电路包括由N条支路相并联的并联电路,所述并联电路第一端接收电源电压,第二端接地;所述并联电路的干路与支路的连接点为节点,以按与第一端由近至远的顺序,所述节点依次为第一节点至第N节点;所述电量指示电路共有N+1种状态;当第一节点至第k节点对应的支路均导通,记为第k状态,表征电源具有k/N*100%的电量,其中1≤k≤N;当第一节点至第N节点对应的支路均不导通,记为第N+1状态,表征电源具有不足1/N*100%的电量。本发明结构轻简、控制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量指示电路及指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电源电量指示电路可提高对电源系统的管理,增强电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动汽车的发明为能源环保方面做出了贡献,而电源系统更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在电路中经常用于指示电源电量状态,方便用户得知电源工作状况。图1示意了一种现有的电源电量指示电路,LED1阳极与R1一端相连,R1另一端连入COM端;LED2阳极与R2一端相连,R2另一端连入COM端;LED3阳极与R3一端相连,R3另一端连入COM端;LED4阳极与R4相连,R4另一端连入COM端,COM端电压为VCC_DEVICE。测量蓄电池端电压后,根据其数值对应的数字编码决定四个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情况,并且当蓄电池充电时,其端电压与容量没有直接关系,发光二极管的指示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当蓄电池放电时其端电压可以反映电池容量。现有的电路为一路输入端口但是四路输出,在设计及实现上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一个输出端口的电量指示电路及指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多端口控制,线路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量指示电路,包括由N条支路相并联的并联电路,所述并联电路第一端接收电源电压,第二端接地;所述并联电路的干路与支路的连接点为节点,以按与第一端由近至远的顺序,所述节点依次为第一节点至第N节点;所述电量指示电路共有N+1种状态;
当第一节点至第k节点对应的支路均导通,为第k状态,表征电源具有k/N*100%的电量,其中1≤k≤N;
当第一节点至第N节点对应的支路均不导通,为第N+1状态,表征电源具有不足1/N*100%电量。
可选的,第一状态至第N状态随电源电压变化而相互切换,所述电源电压为模拟电压。
可选的,当所述电源电压达到第k阈值时,所述电量指示电路处于第k状态;当所述电源电压未达到第一阈值时,所述电量指示电路处于第N+1状态;第k+1阈值大于第k阈值,所述第k+1阈值与第k阈值的差值为定值,其中1≤k<k+1≤N。
可选的,第k支路由一个电阻、一个发光二极管和k-1个稳压二极管串联组成。
可选的,所述电量指示电路集成在片内,所述第一节点为芯片引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量指示方法,
包括由N条支路相并联的并联电路,所述并联电路输入端接收电源电压,输出端接地;所述并联电路的干路与支路的连接点为节点,以按与输入端由近至远的顺序,依次标记所述节点为第一节点至第N节点;所述电量指示电路共有N+1种状态;
当第一节点至第k节点对应的支路均导通,记为第k状态,表征电源具有k/N*100%的电量,其中1≤k≤N;
当第一节点至第N节点对应的支路均不导通,记为第N+1状态,表征电源没有电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结构轻简,省去了线路复杂的连接。只用一个端口就可以控制多路LED的亮灭,降低控制成本,且控制方法简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协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协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40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