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冷式增压空气冷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4111.2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5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代建峰;谢建;汤平强;谢永强;梁晓峰;朱永成;宋述岗;曾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0 | 代理人: | 商旭东;杨斌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芯体 增压空气冷却器 水冷式 凸包 铝板整体冲压 一体冲压成型 壳体上表面 法兰连接 壳体端部 冷却水管 上下表面 芯体端部 出气室 进气室 两端口 包覆 法兰 接缝 折边 | ||
一种水冷式增压空气冷却器,包括芯体和包覆在芯体周向的壳体,所述壳体由一块铝板整体冲压折边形成,并在壳体的一侧形成接缝;芯体两端口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气室体和出气室体,壳体端部插设在法兰与芯体之间的间隙内;壳体上下表面靠近芯体端部分别设有凸包,壳体上表面的凸包上分别连有冷却水管。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水冷式增压空气冷却器,采用一体冲压成型的壳体,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压内燃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水冷式增压空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内燃机小型化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发展路线,普遍使用涡轮增压技术,对吸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增压,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发动机功率。经涡轮增压的空气压力升高的同时,温度也升高到100℃以上,需要冷却器对温度进行冷却到80℃以下,以免温度过高影响内燃机的功率、燃烧及排放特性。
该增压空气冷却器有风冷和水冷式两种,采用环境中的自然风对增压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器已经在市场上普遍应用,而本文中提到的冷却器,采用冷却水拍官方对增压空气进行冷却,换热效率高,阻力小,管路短等优点,会减少内燃机的油耗和排放,并提高动力响应,应用的越来越多。
现有常见的方案,冷却器包覆芯体的壳体至少由2个以上的冲压零件组成,零件数量多,水壳与管束、主板进行焊接时,存在的潜在泄漏点多,工艺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式增压空气冷却器,采用一体冲压成型的壳体,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冷式增压空气冷却器,包括芯体和包覆在芯体周向的壳体,所述壳体由一块铝板整体冲压折边形成,并在壳体的一侧形成接缝;芯体两端口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气室体和出气室体,壳体端部插设在法兰与芯体之间的间隙内;壳体上下表面靠近芯体端部分别设有凸包,壳体上表面的凸包上分别连有冷却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由一块铝板冲压成型,经落料、冲压、折边等工序加工而成,其只形成一道接缝,降低了潜在泄露点,装配简单;壳体上的凸包用于冷却液汇集和分配,用于改善流畅和压降;凸包上设置安装孔,水管线插入安装孔铆接,后进行钎焊密封固定。
优选的,所述芯体包括间隔阵列的方形通气管,相邻通气管之间分布有热交换翅片;通气管两端分别连通进气室体和出气室体,所述冷却水管连通热交换翅片内部空间;所述壳体上表面与方形通气管顶面钎焊贴合,壳体下表面与方形通气管底面钎焊贴合;壳体两侧表面设有操作窗,芯体两侧贴合有侧板,侧板覆盖所述操作窗并与壳体侧壁通过钎焊形成整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上、下表面与方形通气管上下侧平面接触,并通钎焊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增强芯体强度,也避免水流漏流;操作窗方便装配工夹紧壳体内部芯子装配,侧板与壳体平面接触,并通过钎焊形成整体,放置热交换翅片内的水通过操作窗流出,且保证了接缝部位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进气室体和出气室体为塑料件或者铝铸件。
优选的,所述法兰边沿设有卡槽,卡槽的槽口设有卡爪,进气室体和出气室体端口插在卡槽内,卡爪勾住进气室体和出气室体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卡槽槽底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接缝的宽度小于0.5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芯体与壳体的配合图;
图4是本发明壳体的零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4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