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4622.4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8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晟;何琼;廖卫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晟 |
主分类号: | B23K26/122 | 分类号: | B23K26/122;B23K26/38;B23K26/064;B23K26/7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缆 镜片 光纤传输激光器 激光切割头 切割夹具 激光切割系统 切割 光纤输出 聚焦系统 激光 输出 光纤耦合聚焦镜 耦合聚焦镜 工具磨损 光线输出 机械抓手 镜片反射 输入光纤 相对移动 硬脆材料 非接触 激光器 聚焦镜 夹紧 省力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包括光纤传输激光器与钢缆切割夹具,光纤传输激光器依次包括全反镜片、YAG晶体、半反镜片、45°全反镜片、光纤耦合聚焦镜与光纤输出聚焦系统;由激光器输出的激光经全反镜片、YAG晶体、半反镜片与45°全反镜片反射后输入光纤耦合聚焦镜,再经光纤输出聚焦系统准直后输出。上述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通过切割夹具上的两个机械抓手将待切割钢缆夹紧;将光纤传输激光器中的光线输出聚焦镜与切割夹具中的激光切割头对接,使得激光能够输入激光切割头中,并由激光切割头中输出;钢缆切割时,通过激光切割头和钢缆间的相对移动,以完成激光对钢缆的切割。本发明将光纤传输激光器与钢缆切割夹具配合使用,具有省力、非接触、无工具磨损、可切割硬脆材料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切割系统,尤其是一种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钢缆进行切割操作时,一般是采用液压工具切割设备或切割方式。然而,现有的液压工具切割设备或切割方式存在以下缺点:接触加工,费力,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省力、效率高、非接触、无工具磨损、可切割硬脆材料的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及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包括光纤传输激光器与钢缆切割夹具,所述光纤传输激光器依次包括全反镜片(1)、YAG晶体(2)、半反镜片(3)、45°全反镜片(4)、光纤耦合聚焦镜(5)与光纤输出聚焦系统(6);
由激光器输出的激光经全反镜片(1)、YAG晶体(2)、半反镜片(3)与45°全反镜片(4)反射后输入光纤耦合聚焦镜(5),再经光纤输出聚焦系统(6)准直后输出。
上述的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其中,所述全反镜片(1)、所述YAG晶体(2)、所述半反镜片(3)与所述45°全反镜片(4)位于同一光路上。
上述的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其中,所述钢缆切割夹具包括夹具壳体(7)、拉杆组件、激光切割头(11)与两个机械抓手(12),两个所述机械抓手(12)与所述激光切割头(11)的底部置于所述夹具壳体(7)的外侧;
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横向部(8)、两个纵向部(9)与复位弹簧(10),所述横向部(8)置于所述夹具壳体(7)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10)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纵向部(9)的外侧,两个所述纵向部(9)贯穿于位于所述夹具壳体(7)内部的限位部(13)后、延伸至所述夹具壳体(7)的外侧并与两个所述机械抓手(12)相连接;
所述激光切割头(11)位于两个所述机械抓手(12)之间。
上述的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其中,所述复位弹簧(10)位于所述限位部(13)与所述夹具壳体(7)的内部之间。
上述的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其中,所述激光切割头(11)的顶端与所述光线输出聚焦镜(6)相连接,由所述光线输出聚焦镜(6)输出的激光通过所述激光切割头(11)聚集至钢缆(14)上,以对钢缆(14)进行切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提式水下钢缆激光切割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切割夹具上的两个机械抓手将待切割钢缆夹紧;
步骤2、将光纤传输激光器中的光线输出聚焦镜与切割夹具中的激光切割头对接,使得激光能够输入激光切割头中,并由激光切割头中输出;
步骤3、钢缆切割时,通过激光切割头和钢缆间的相对移动,以完成激光对钢缆的切割。
上述的使用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激光采用短脉宽、高电流的方式对钢缆进行切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晟,未经杨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46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