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插接式幕墙面板交接处防水龙骨及连接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4947.2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1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光;叶晓明;陈静会;彭湃;韦建国;王志忠;孙书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施耐达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96 | 分类号: | E04B2/96;E04B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开***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骨 导水面 导水槽 幕墙面板 防水 连接组件 插接式 承载面 固定面 交接处 侧面 平行 垂直 侧面延伸 建筑幕墙 倾斜延伸 导出 后弯 承载 雨水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插接式幕墙面板交接处防水龙骨及连接组件,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该防水龙骨在龙骨的固定面上部延伸出平行于龙骨长度方向的导水面,导水面与龙骨固定面形成内导水槽。在形成内导水槽一侧的龙骨端面上沿龙骨长度方向构造有垂直于龙骨固定面的承载面。导水面在垂直于固定面或向承载面方向倾斜延伸后弯折形成平行于龙骨固定面的内导水槽侧面。承载面的两端与内导水槽侧面之间设有缝隙。在龙骨的侧面延伸出沿长度方向的导水面,导水面与龙骨侧面形成内导水槽,可使得进入到幕墙面板内的雨水沿导水面导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插接式幕墙面板交接处防水龙骨及连接组件,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幕墙是指建筑部不承重的外墙护围,通常是由如玻璃、金属板、石板、陶瓷板等各种材质的面板以及面板后的支撑结构组成。支撑结构通常采用铝制衡量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对于铝制等金属材料的开放式建筑幕墙的安装,目前的施工主要采用立柱加横梁形成“井”字形结构再进行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虽然这种施工方式较为成熟,但存在结构比较复杂,安装比较繁琐,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目前幕墙面板之间的连接往往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虽然其防水性能较好,但因与面板材料存在较大差异会对建筑整体的视觉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目前,装配式幕墙面板系统因具有加工方便、安装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逐渐开始被广泛应用。然而,装配式幕墙面板,尤其是通过机械弯折成型的一体式幕墙面板。在弯折过程中拐角处需切开才能实现不同侧面的弯折成型,但在成型之后原切开处即形成缝隙,该缝隙在幕墙面板安装后会成为雨水进入幕墙内部的入口。如果只是简单的通过焊接等方式将该缝隙焊死,一方面会产生明火操作,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加工成本。如果使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同样会增加安装成本,并影响幕墙的美观度。同时,现有的建筑幕墙通常采用立柱横梁呈“井”字形排列的方式布置,作为主龙骨使用的立柱结构较为简单,幕墙在安装过程中安装所用部件结构较为复杂,装配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插接式幕墙面板连接处防水问题,以及幕墙安装繁琐、施工效率偏低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插接式幕墙面板交接处防水龙骨,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插接式幕墙面板交接处防水龙骨,在龙骨的固定面31上部延伸出平行于龙骨长度方向的导水面32,导水面32与龙骨固定面31形成内导水槽36;在形成内导水槽36一侧的龙骨端面上沿龙骨长度方向构造有垂直于龙骨固定面31的承载面34;所述导水面32在垂直于固定面31或向承载面34方向倾斜延伸后弯折形成平行于龙骨固定面31的内导水槽36侧面;所述承载面34的两端与内导水槽36侧面之间设有缝隙。
优选地,在所述内导水槽36侧面外侧沿龙骨的长度方向垂直设有用于与幕墙面板连接的连接面33。
优选地,所述内导水槽36侧面的端面与龙骨承载面34的上表面平齐。
优选地,在承载面34的上表面沿龙骨长度方向两侧设有凸棱35,凸棱35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条板4的安装槽37。
更优选地,内导水槽36侧面的端面与龙骨承载面34上的凸棱35的上表面平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以上所述任一防水龙骨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面板1,多个垫接件2,至少一个防水龙骨以及多个紧固部件;相邻的面板1通过分别设在两个面板上的槽道型结构的承接部12与插接部13连接;承接部12的两端设有防水缺口14;垫接件2通过插接槽21与面板的承接部12连接;面板1通过防水缺口14、垫接件2、紧固部件、承接部12及插接部13与龙骨3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接部12为板体11边缘先向垂直于板体平面方向弯折,再依次经过反向弯折、垂直弯折和正向弯折后形成的“己”字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13为板体11边缘先向垂直于板体平面方向弯折,再正向弯折形成的“Z”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施耐达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施耐达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4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