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差分数据对用户ASF计算进行精确修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5317.7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燕保荣;李云;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4R20/10 | 分类号: | G04R20/10;G04R20/12;G04R40/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6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数据 用户 asf 计算 进行 精确 修正 方法 | ||
1.一种利用差分数据对用户ASF计算进行精确修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利用长波接收机、高精度GNSS授时接收机、时间间隔计数器和工控机搭建长波基准测量系统,长波接收机和高精度GNSS授时接收机天线放置于坐标已知的观测点上,观测点为差分基准站,简称差分站;
步骤2,对应于步骤1的测量系统,时间间隔计数器实时测量长波接收机和高精度GNSS授时接收机输出的1PPS的时差,即差分站实时ASF测量值;工控机连续记录1小时的差分站实时ASF测量值,求平均值作为差分站ASF基准值;
步骤3,利用长波接收机、高精度GNSS授时接收机、时间间隔计数器和工控机搭建长波基准测量系统,长波接收机和高精度GNSS授时接收机天线放置于用户格网点上;
步骤4,对应于步骤3的测量系统,时间间隔计数器实时测量长波接收机和高精度GNSS授时接收机输出的1PPS的时差,工控机连续记录1小时的时差,求平均值作为用户格网点ASF基准值,并记录时差测量结束时间值;
步骤5,重复步骤3、4,获得四个以上用户格网点的ASF基准值,建立用户格网点ASF基准数据库;
步骤6,待测用户U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从用户格网点 ASF基准库中查找自身相邻的四个用户格网点C1、C2、C3、C4的ASF基准值ASF1、ASF2、ASF3、ASF4;
步骤7,查询步骤2得到的差分站实时ASF测量值,找到C1、C2、C3、C4四个点所记录的测量结束时刻分别对应的差分站实时ASF测量值;
步骤8,分别计算C1、C2、C3、C4点所记录的测量结束时刻所对应的差分站实时ASF测量值与差分站ASF基准值的偏差Δ1、Δ2、Δ3、Δ4;
步骤9,分别用C1、C2、C3、C4用户格网点ASF基准值减去Δ1、Δ2、Δ3、Δ4,得到C1、C2、C3、C4修正后的基准值ASFc1、ASFc2、ASFc3、ASFc4;
步骤10,利用插值的方式计算待测用户U所在位置的精确ASF值ASFU,ASFU=(1-α)[(1-β)*ASFC1+β*ASFC3]+α[(1-β)*ASFC2+β*ASFC4]其中待测用户U的坐标为(x,y),点(x(i),y(j))表示用户站左下角的网格坐标,α=(x-x(i))/(x(i+1)-x(i)),β=(y-y(j))/(y(j+1)-y(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53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