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海绵城市的具有截污净化功能的植浅草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5887.6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5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石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席卷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海绵 城市 具有 净化 功能 植浅草沟 | ||
1.用于海绵城市的具有截污净化功能的植浅草沟,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海绵城市的具有截污净化功能的植浅草沟包括原状土层、侧排水路沿石、边沿斜块、混凝土蓄水池主体、蓄水池、溢流井、连通管道、地下排水管、原状土蓄水层、雨水渗透辅助装置、海绵层、海绵分层结构、截污净化层、植被层、植被种植层、第一砂砾层、第一土工布过滤层、拦截层、第二砂砾层和第二土工布过滤层;两块所述侧排水路沿石之间的原状土层顶侧土壤内呈左右对称状分别设置有一块所述边沿斜块,且两块所述边沿斜块分别与其相邻的所述侧排水路沿石相贴合;两块所述边沿斜块底部的所述原状土层内设置有所述混凝土蓄水池主体,且内部开设有所述蓄水池;所述混凝土蓄水池主体底部呈前后间隔排列状共连接有若干组与所述蓄水池相连通的溢流单元,且每组溢流单元均由两根呈左右对称的所述溢流井所组成;每组溢流单元中的两根所述溢流井之间均通过一根所述连通管道相连通,且每组溢流单元中的两根所述溢流井分别与其相邻的所述地下排水管之间也通过一根所述连通管道相连通;所述蓄水池内壁底端设置有由所述第二砂砾层和第二土工布过滤层共同组成的所述拦截层;所述第二土工布过滤层位于下方与所述蓄水池内壁底端相接触,且第二土工布过滤层尺寸与所述蓄水池内壁底端相一致;所述第二砂砾层铺垫于所述第二土工布过滤层的上方;所述蓄水池内壁从所述拦截层往上直至开口端填充满所述原状土蓄水层;所述原状土蓄水层顶侧设置有所述雨水渗透辅助装置;
所述雨水渗透辅助装置由所述海绵层和所述海绵分层结构共同组成;所述海绵层铺垫于所述原状土蓄水层的上方;
所述海绵层底端面呈前后间隔排列状固定连接有若干组与其为一体式结构的所述海绵分层结构,且每组所述海绵分层结构之间互不接触;
所述海绵层底端面所固定连接的若干组所述海绵分层结构均掩埋在所述原状土蓄水层内部;
所述雨水渗透辅助装置中的所述海绵分层结构整体结构与植物根系结构相似,且呈扩散状分布于所述原状土蓄水层内部;
所述雨水渗透辅助装置上方设置有由所述植被层、植被种植层、第一砂砾层和第一土工布过滤层共同组成的所述截污净化层,且截污净化层位于两块所述边沿斜块之间;
所述第一土工布过滤层与所述海绵层相接触;所述第一砂砾层铺垫于所述第一土工布过滤层上方;
所述第一砂砾层上方铺垫有一层所述植被种植层,且植被种植层上种植有一层所述植被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58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