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RIP1/RIP3双靶点抑制剂及其在一药多靶疾病治疗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6696.1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9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夏宏光;吴劼;段树民;杨淑颖;岑旭峰;何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3/06 | 分类号: | C07D403/06;A61P1/16;A61P25/28;A61P25/16;A61P9/10;A61P19/02;A61P37/06;A61P25/04;A61P25/00;A61P17/06;A61P27/02;A61P1/00;A61P2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陆凤;徐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rip1 rip3 双靶点 抑制剂 及其 一药多靶 疾病 治疗 中的 用途 | ||
1.一种式I化合物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用于制备:
(a)预防或治疗RIP1和/或RIP3相关疾病的药物;
(b)预防或治疗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的药物;
(c)预防或治疗TDP25蛋白相关疾病的药物;
(d)预防或治疗NLRP3蛋白相关疾病的药物;
(e)预防或治疗肝损伤的药物。
2.一种式I化合物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用途:
(1)在制备用于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的药物中的用途;
(2)在制备用于抑制RIP1激酶活性和RIP3激酶活性的药物中的用途;
(3)在制备用于降低RIP1和RIP3的相互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4)在制备用于降解TDP25蛋白的药物中的用途;
(5)在制备用于降低RIP1和RIP3的结合的药物中的用途;
(6)在制备用于降解NLRP3蛋白的药物中的用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选自下组:Jurkat-FADD-/-细胞、U937细胞、BV2细胞、HT-29细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肝损伤为毒素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毒素为LP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RIP1和/或RIP3相关疾病选自下组: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损伤、自身免疫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银屑病、高雪氏症、疼痛、炎症、视网膜脱落、肿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或多发性硬化症;
(2)所述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3)所述的疼痛包括:神经疼痛;
(4)所述的炎症包括:胰腺炎、溃疡性肠炎、和/或肝炎;和/或
(5)所述的肿瘤包括:黑色素瘤、脑胶质瘤、结肠癌、神经胶质、淋巴瘤、和/或T细胞白血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选自下组: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损伤、自身免疫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银屑病、高雪氏症、疼痛、炎症、视网膜脱落、肿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或多发性硬化症;
(2)所述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3)所述的疼痛包括:神经疼痛;
(4)所述的炎症包括:胰腺炎、溃疡性肠炎、和/或肝炎;和/或
(5)所述的肿瘤包括:黑色素瘤、脑胶质瘤、结肠癌、神经胶质、淋巴瘤、和/或T细胞白血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TDP25蛋白相关疾病选自下组:神经退行性疾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NLRP3蛋白相关疾病选自下组:阿尔兹海默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痛风、肥胖、肿瘤。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式I化合物的施用浓度为1-50μM。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式I化合物的施用浓度为5-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66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