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临结合顺逆结合的超深竖井快速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6787.5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0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王世清;王乐明;张继清;万自强;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6 | 分类号: | E02D17/06;E02D17/08;E02D29/05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王龑 |
地址: | 3001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体结构 竖井 开挖 混凝土支撑 快速施工 施工竖井 防水层 逆作法 深竖井 环梁 围檩 浇筑 施工 底板 铺设 临时支撑结构 钢筋混凝土 基坑 从上向下 工程投资 施工安全 施工工期 施工组织 下部结构 有效结合 支撑结构 脚手架 侧墙 吊模 切割 拆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临结合顺逆结合的超深竖井快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逆作法施工竖井上半部分,随开挖随铺设防水层、浇筑竖井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兼作竖井基坑的支撑结构;其次,采用顺作法施工竖井下半部分,随开挖随铺设防水层、施作混凝土支撑及其围檩,围檩兼做主体结构的环梁,开挖至基坑底后浇筑底板钢筋混凝土;再次,由下向上采用吊模法施工环梁之间的侧墙,然后从上向下拆除脚手架、切割混凝土支撑;最后,从下向上施作各层板。本发明能够实现主体结构与临时支撑结构的有效结合,上半部分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下部结构采用顺作法施工,便于施工组织安排,能够大大缩短整个竖井的施工工期,施工安全可靠,节省工程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临结合顺逆结合的超深竖井快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向更深的方向开发,基坑深度也越来越深。根据目前基坑工程的建设现状,竖井基坑多采用明挖顺作工艺施工,即从上向下依次开挖基坑,随开挖随架设支撑,所述支撑为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开挖至坑底后,再从下向上依次施工竖井主体结构,随拆除支撑、铺设全包防水板随施工主体结构。
常规的明挖顺工艺中,基坑开挖过程中架设的支撑均为临时结构,在施工主体结构时均需要拆除或凿除;若基坑采用混凝土支撑,其浇筑施工后需达到强度方可向下开挖,工序间隔时间比较长;混凝土撑凿除比较麻烦且凿除时间比较长,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致使整个结构施工存在施工工序衔接差、工期比较长、临时支撑结构利用率小、工程材料浪费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超深竖井即深度大于30m的竖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研究一种超深竖井安全快速施工方法,以加快竖井施工进度,提高临时支撑结构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永临结合顺逆结合的超深竖井快速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临结合顺逆结合的超深竖井快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施作地下连续墙、抗拔桩以及冠梁,随后开挖竖井基坑;竖井结构上半部分不需架设临时支撑,随开挖基坑随铺设主体结构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的防水板,并及时施作主体结构环梁及主体结构侧墙;待主体结构达到强度后,再向下开挖竖井基坑、施作防水板、主体结构侧墙及主体结构环梁,采用上述循环依次向下施工至负三层的主体结构环梁。
其次,待负三层的主体结构环梁达到强度后,在其下方施作临时型钢支架。
再次,采用顺作法施工竖井下半部分,继续向下开挖竖井基坑,开挖至第一道支撑位置处时,铺设防水板,施作植筋,再及时施作混凝土支撑及混凝土支撑围檩,混凝土支撑围檩兼做主体结构环梁。
待混凝土支撑及混凝土支撑围檩达到强度后,依次向下开挖竖井基坑、铺设防水板、施作混凝土支撑及混凝土支撑围檩,采用上述循环依次向下开挖至竖井基坑底后施作坑底的混凝土垫层、铺设底板的防水板,浇筑底板钢筋混凝土。
然后,由下向上依次施工混凝土支撑围檩之间的主体结构侧墙,施工至负三层处时,先分段拆除负三层处主体结构环梁下面的型钢支架,做好上下防水板的连接后,分段浇筑负三层、负四层环梁之间的主体结构侧墙,待竖井结构达到强度后,从上向下依次拆除施工用的脚手架、切割混凝土支撑,混凝土支撑围檩作为永久结构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不拆除。
最后,待竖井两侧隧道施工完毕及洞内临时施工设施吊出后,再在竖井内搭设脚手架由下向上施工竖井的主体结构层板。
所述型钢支架沿主体结构环梁一周均匀布设,型钢支架一侧通过锚固螺栓锚固在地下连续墙上,另一侧支顶在已施工负三层的主体结构环梁上,以确保已施工完主体结构的稳定,避免发生竖向位移。
所述混凝土支撑围檩同时作为永久结构的主体结构环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67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室支护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适于在平地或山体旁对细粒尾矿进行干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