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加热炉自动上料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6947.6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董庆伟;赵广东;宋晓勇;韩芳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F27D3/02;F27D3/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陈佳丽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装置 加热炉 传送装置 感应加热炉 自动上料机 承接 驱动链条 传输棒 提升架 棒料 电机 工作效率 滑道连接 机架末端 链轮连接 上料装置 入口处 输出轴 上料 尾端 皮带 转动 链条 传输 节约 | ||
一种感应加热炉自动上料机,包括用于传输棒料的机架、设置于机架末端的承接传送装置以及设置于加热炉棒料入口处的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的顶部与加热炉的棒料入口通过滑道连接,所述机架的末端与承接传送装置连接,提升装置设置于承接传送装置的尾端,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架、设置于提升架上用于传输棒料的链条以及驱动链条转动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链轮连接以驱动链条的传输。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上料装置可以自动进行上料至加热炉,使用方便,节约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热炉上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应加热炉自动上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感应加热炉上料大多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将料箱放到感应加热炉口前(大约1.2m高),通过工人加料一个一个添加到滑道,用气缸顶入炉中。这种方法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和浪费人力,而且对于较大棒料的添加十分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上料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炉自动上料机,解决现有感应加热炉上料困难,劳动量大,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感应加热炉自动上料机,包括用于传输棒料的机架、设置于机架末端的承接传送装置以及设置于加热炉棒料入口处的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的顶部与加热炉的棒料入口通过滑道连接,所述机架的末端与承接传送装置连接,提升装置设置于承接传送装置的尾端,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架、设置于提升架上用于传输棒料的链条以及驱动链条转动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链轮连接以驱动链条的传输,在链条上设有两个弧形的挂钩,棒料由承接传送装置滚动到链条的挂钩内,从而由链条将棒料向上输送至加热炉。
本发明所述滑道设置为“V”形。
本发明所述机架与加热炉平行并列设置,所述承接传送装置包括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第一承接板与机架的末端连接,第二承接板设置于第一承接板与提升装置之间,第一承接板通过其底部设置的旋转轴与一旋转驱动机构连接,当棒料滚入第一承接板时,由旋转驱动机构通过旋转轴驱动第一承接板逆时针旋转90°以便于棒料的输送。
本发明所述机架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由机架起始端至末端向下倾斜以便于棒料的自动传输。
本发明所述机架的末端设有垂直于机架表面的挡板,挡板的两端通过延伸轴与机架以及四连杆结构Ⅱ的一端铰接,四连杆结构Ⅱ的另一端连接气缸Ⅱ,通过气缸Ⅱ带动四连杆结构运动进而控制挡板的打开或关闭。
本发明所述挡板位于机架一侧的底部设有两个弧形钩。
本发明所述第二承接板由第一承接板一侧至提升装置一侧倾斜向下。
本发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连接。
本发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气缸Ⅰ以及四连杆结构Ⅰ,气缸Ⅰ的活塞杆与四连杆结构Ⅰ的一端连接,四连杆结构Ⅰ的另一端与旋转轴连接,从而由气缸Ⅰ通过四连杆结构Ⅰ驱动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承接板旋转。
本发明所述第一承接板上设有2个顶块,顶块活动设置于第一承接板上开设的两个长条形孔洞内,且顶块下端穿过第一承接板与位于第一承接板下方的气缸Ⅲ的活塞杆连接,气缸Ⅲ固定于旋转轴上,通过气缸Ⅲ的驱动顶块向上顶使棒料由第一承接板滚向第二承接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上料装置可以自动进行上料至加热炉,使用方便,节约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2、本发明机架与加热炉平行并列设置,并通过旋转结构解决平行设置产生的棒料无法继续滚动输送的弊端,与机架和加热炉垂直设置相比节约空间,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承接板及旋转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69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钒氮合金球隧道窖自动加料装置
- 下一篇:窑车运载设备专用顶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