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式全姿态移动并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8329.5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0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燕;李茂生;宛宇;刘香玉;庄超盛;谢明娟;殷兴鲁;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源源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姿态 移动 并联 机构 | ||
1.一种多模式全姿态移动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第三机架(3)、曲轴、步进电机(5)和驱动舵机,三个机架均为闭环连杆结构,所述驱动舵机连接连杆连接处,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三机架(3)镜像对称,分别通过曲轴连接第二机架(2)的两侧,所述步进电机(5)连接曲轴,所述步进电机(5)和驱动舵机相互配合控制三个机架实现多模式全姿态移动;
所述的第一机架(1)为平行六边形连杆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上平台(11)、第一中间上连杆一(12)、第一中间下连杆一(13)、第一下平台(14)、第一中间下连杆二(15)和第一中间上连杆二(16),第一中间上连杆二(16)连接第一上平台(11),第一上平台(11)和上连杆通过第一驱动舵机(41)和第二驱动舵机(42)连接,第一下平台(14)和下连杆通过第三驱动舵机(43)和第四驱动舵机(44)连接,上连杆和下连杆通过转动副(7)连接;
所述的第二机架(2)为平行六边形连杆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平台(21)、第二中间上连杆一(22)、第二中间下连杆一(23)、第二下平台(24)、第二中间下连杆二(25)和第二中间上连杆二(26),第二中间上连杆二(26)连接第二上平台(21),第二上平台(21)分别通过驱动舵机连接上、下连杆,并且上、下连杆之间通过转动副(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全姿态移动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平台(11)和第二上平台(21)通过上曲轴(61)相连,第一下平台(14)和第二下平台(24)通过下曲轴(62)相连,上曲轴(61)和下曲轴(62)同步转动;所述第三机架(3)同样通过与第一机架(1)镜像对称的曲轴结构连接第二机架(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全姿态移动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只有上曲轴(61)连接步进电机(5),该步进电机(5)安装于第二上平台(21)内,第二下平台(24)内设有与步进电机(5)质量相同的配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全姿态移动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平台(21)的触地面积为第一上平台(11)的两倍,第二下平台(24)的触地面积为第一下平台(14)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全姿态移动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多模式全姿态移动包括滚动模式、步行模式、转向模式和越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全姿态移动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5)和驱动舵机与电路控制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83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式起重机的履带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柔性爬行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