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核磁共振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评价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9765.4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廖广志;肖立志;汤天知;王玮;侯学理;李梦春;杨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14 | 分类号: | G01V3/14;G01V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芳;黄健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核磁共振 岩石 孔隙 分形维数 评价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评价方法及装置,在不同深度下进行核磁共振法测试,测量获得不同深度下储层的核磁共振T2谱,再通过将不同深度下储层的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不同深度下储层对应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并对不同深度下储层对应的伪毛管压力曲线转换至双对数坐标系下,获得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不同深度对应的直线,从而可以根据相应直线的斜率K,计算获得不同深度储层对应的分形维数D,其中D=2‑K。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伪毛管压力曲线的构建,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法简便地对油井中各储层分形维数进行测量,能够快速得到目的储层的分形维数,有利于石油矿藏的开采开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工程和岩石物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分形理论自发展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工程和岩石物理的各个领域,成为表征岩石孔隙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根据分形理论,岩石的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分形性质。孔隙半径在 0.2μm-50μm之间时,岩石孔隙的分形维数在2和3之间。根据研究表明,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越小,接近2,孔隙形状越规则,渗流能力越好;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越大,接近3,孔隙形状越复杂,渗流能力越差。进一步研究表明,产油能力强的储层(优质储层)的分形维数更小,表明储层储集空间趋于大孔隙,孔喉连通性好,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低。
毛管压力曲线是分形理论用于表征岩石孔隙结构的重要基础资料,以往通常根据进汞饱和度与排驱压力的幂指数关系建立分形维数的模型,并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所以,目前为了得到不同深度目的地层分形维数曲线的连续刻画,现有的方法需要对不同深度目的地层的岩样进行压汞实验获得毛管压力曲线从而计算样品的分形维数,现有方法既费时又费力。
因此,如何能够简单方便地得到目的地层的分形维数,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评价方法及装置,以能够简单方便地得到目的地层的分形维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评价方法,包括:
在不同深度下进行核磁共振法测试,测量获得所述不同深度下的核磁共振T2谱;
将所述不同深度下的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不同深度下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并对不同深度下的伪毛管压力曲线转换至双对数坐标系下,以获得在所述双对数坐标系下所述不同深度对应的直线;
根据所述不同深度对应的直线的斜率K,计算获得所述不同深度对应的分形维数D,其中,D=2-K。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在不同深度下进行核磁共振法测试,测量获得所述不同深度下的核磁共振T2谱之前,还包括:
从待测岩样采样获得第一深度对应的岩样;
对第一深度对应的岩样进行压汞法测试,获得第一深度下毛管压力的采样值;
对第一深度对应的岩样进行核磁共振法测试,获得第一深度下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的采样值;
根据第一深度下毛管压力的采样值和第一深度下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的采样值,分析获得第一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深度的数量为预设的第一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不同深度对应的分形维数D,绘制分形维数的连续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97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