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现场分类与集装式运输与工厂化处理的建筑垃圾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0295.3 | 申请日: | 201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1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闻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新创商润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垃圾 集装式 分类 垃圾资源化 资源化处理 处理工厂 物流运输 工地 集装箱 运输 集装箱运输车辆 预处理 建筑垃圾回收 专用升降机 综合性建筑 收纳 分类回收 分类技术 分类收纳 技术系统 清洁环保 再生材料 专业设备 工厂化 塔吊 放入 推车 装卸 电梯 便利 源头 | ||
本发明是一种针对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整体性解决方案,由“工地现场分类技术与集装式物流运输与工厂资源化处理”三大技术系统组合而成。其特征为:对工地建筑垃圾,设现场集中分类收纳点,通过人工和专业设备预处理,收纳于小型分类集装箱中;利用专用推车、通过电梯、塔吊、专用升降机运输到工地现场集散点,放入大型分类集装箱内,再采用集装箱运输车辆外运;至大型综合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厂,通过多条不同生产线完成资源化处理,形成再生材料产品。本发明从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开始进行分类,彻底解决分类难题;其集装式物流运输方式,装卸便利、清洁环保运输;其大型综合性处理工厂的多条资源生产线化处理,轻松实现超95%垃圾资源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对建筑垃圾(主要针对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实行工地现场分类、集装式运输、工厂资源化处理的全面的建筑垃圾回收的系统。由“工地现场就地预处理分类技术”、“由楼层开始的新型的集装式物流运输技术”、“于工厂生产线式的资源化处理技术”三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技术系统组合而成,是一套针对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全面的整体性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根据相关报告,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约为14亿吨~24亿吨之间,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规模达到了675.5亿元。根据我国2017年年建筑工程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4.92亿平方米,仅研究测算竣工当年的建筑垃圾(工程垃圾)量可达约4.5亿立方米,约6.5 亿吨,其清运费用就高达230亿元。
考察国外发达国家,其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日本德国甚至超过95%,其关键在于全面科学的解决了建筑垃圾分类采集、存储运输的问题。只有分类集中后并封闭运输后,再辅以针对性的资源化处理方法,进而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充分回收利用。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建筑垃圾分类、运输、回收处理综合性技术,现阶段我国建筑垃圾综合资源化率尚不足5%。
本发明的产生过程中详细研究了我国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特点、工地施工管理特点、以及调查了解了当前建筑垃圾回收资源化处理的市场通常模式,总结出以下几点特点:
1、工地建筑垃圾分类困难。建筑垃圾具有体量大、生化污染小、可回收重复利用价值高,主要材质种类差异大的特点,但由于现场施工条件所限,在产生垃圾的过程中分类收集十分困难。我国目前目前多数建设工程的建筑垃圾回收处理技术,基本上没有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开始进行分类,大都针对于整体混杂外运的混合型建筑垃圾再进行集中分拣处理技术,由于建筑垃圾体量大、材质差异大,混杂一起后分拣难度极大。所以,造成资源化方面多数为无机物建材类垃圾进行粉碎收集资源化处理,其他则多为工地人工专门收集的废品回收。工程管理时间进度要求紧,当大量建筑垃圾混杂一起进行外运清理时,已经无法再进行全面彻底的分类了,不得不沦为废弃物填埋。从而侵占大量城市土地资源。本可以变废为宝的建筑垃圾不但未经有效利用,反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工程管理和城市要求需要能及时清运并清洁处理建筑垃圾。当建筑垃圾久久积压现场时,又会严重影响工地现场的正常生产管理,安全文明施工隐患弊端多,必须采取快速运输方式,且不能对工地造成环境污染,减小安全隐患。工地的运输方式多数采用电梯升降梯、吊车、竖向垃圾管道等技术,效率不高,占用设备资源较多,且高空管道抛物有较大噪音和安全隐患。除了专门的废品回收是专车外运外,垃圾外运绝大多数采用土方车辆把垃圾混杂装车运输,基本已失去再分类可能性,只能全部填埋。且运输车辆多为散装,运输脏乱差,中间过程极易造成粉尘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新创商润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新创商润企业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0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