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保鲜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30811.2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1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宾;纪晓寰;朱美芳;吉亚丽;肖露露;陈龙;胡余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67/00;C08J5/18 |
代理公司: | 31303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支化聚合物 保鲜薄膜 金属改性 抗菌 金属离子 端基 羧基 制备 超支化聚合物分子 不溶 交联 机械性能 网络聚合物 抗菌性能 酸根离子 有机溶剂 真空脱气 离子键 配位键 氧原子 制膜液 熔融 双键 | ||
1.抗菌保鲜薄膜,其特征是:抗菌保鲜薄膜中均匀分散有金属改性超支化聚合物;
金属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为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与金属离子交联形成的网络聚合物,其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在80℃以下不溶于有机溶剂I,在室温至T范围内不熔融,T≥370℃;
所述交联是通过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分子内部的双键上的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连接,同时,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分子末端的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通过离子键连接实现的;
所述有机溶剂I为芳香烃类溶剂、脂肪烃类溶剂、卤代烃类溶剂、醇类溶剂、酯类溶剂、酮类溶剂、乙腈、吡啶、苯酚、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
所述金属离子为Co2+、Ni2+、Cu2+或Zn2+,所述金属离子由其对应的醋酸金属盐提供,所述金属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中金属离子的含量为5.5~12.5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保鲜薄膜,其特征在于,依标准GB1040.3-2006测得抗菌保鲜薄膜的纵向拉伸强度为4.4~4.9N/25cm,横向拉伸强度为2.1~2.5N/25cm,纵向断裂延伸率为328~340%,横向断裂延伸率为376~39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保鲜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烃类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丁基甲苯或乙烯基甲苯;所述脂肪烃类溶剂为戊烷、己烷或辛烷;所述卤代烃类溶剂为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丙烷或二氯乙烷;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环己醇、苯甲醇、乙二醇或丙二醇;所述酯类溶剂为醋酸甲酯、醋酸乙酯或醋酸丙酯;所述酮类溶剂为丙酮、甲基丁酮、环己酮或甲苯环己酮;
所述金属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在空气中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00~400℃,所述金属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粒径为150~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保鲜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中羧基的数量占端基总量的25%~100%,所述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中含有酯基,所述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为30~100%,所述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100~50000g/mo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保鲜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步骤为:
(1)分别将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和醋酸金属盐溶解在有机溶剂II和去离子水中得到浓度为0.7~1.25mol/L的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溶液和浓度为0.7~1.25mol/L的金属离子溶液,所述有机溶剂II为氯仿、丙酮或N,N-二甲基甲酰胺;
(2)在搅拌和超声振荡条件下,将金属离子溶液滴加到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溶液中进行反应,所述搅拌为机械搅拌或磁力搅拌,搅拌的速率为200~500rpm,所述超声振荡的功率为600~1200W,所述滴加的速度为0.5~2滴/秒,每滴的体积是0.05~0.1mL,滴加结束后反应体系中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1:0.64~46.69;
(3)对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液进行后处理得到金属改性超支化聚合物,所述后处理是指过滤、洗涤和干燥,所述干燥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真空度为-0.1MPa,干燥时间为8~12h,干燥温度为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保鲜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基含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是利用A2+B3合成法制得的,所述A2为吡嗪-2,3-二羧酸、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5-叔丁基-1,3-苯二羧酸或2-羧乙基磷酸,所述B3为1,1,1-三(羟甲基)丙烷、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2,4,5-三羟基苯丁酮、2,3,4-三羟基苯乙酮或1,2,4-三羟基苯。
7.制备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菌保鲜薄膜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含金属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制膜液进行搅拌、真空脱气和干燥制得抗菌保鲜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08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