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及联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31320.X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0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梦阳;胡秋;黄明;夏仰球;唐强;汪俊文;张日升;米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20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气压 控制 联锁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包括基座(1)、外动子(2)、工作台(3)、内动子(4)及摩擦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运动导向台(6),所述外动子(2)配合设置在运动导向台(6)外侧,所述内动子(4)插设在运动导向台内,工作台(3)固定连接于外动子(2)上方,所述摩擦块(5)固定设置在内动子(4)上;
在运动导向台(6)与内动子(4)之间设有气浮面(7),气浮面(7)连通有正压供气通道(8),运动导向台(6)顶面与内动子(4)之间设有真空腔(9),真空腔(9)连通有负压供气通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导向台(6)为设置在基座(1)上的两个凸台结构,所述外动子(2)、工作台(3)和内动子(4)为直线滑动动件,每件运动导向台(6)顶面与内动子(4)之间设有的气浮面(7)为条型面,所述真空腔(9)为条型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导向台(6)为设置在基座(1)上的环套结构,所述外动子(2)、工作台(3)和内动子(4)为转动件,运动导向台(6)顶面与内动子(4)之间设有的气浮面(7)为环型面,所述真空腔(9)为环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供气通道(8)设置在基座(1)内与气浮面(7)连通,所述负压供气通道(10)也设置在基座(1)内与真空腔(9)连通,所述真空腔(9)设置在运动导向台(6)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供气通道(8)设置在内动子(4)内与气浮面(7)连通,所述负压供气通道(10)也设置在内动子(4)内与真空腔(9)连通,所述真空腔(9)设置在与运动导向台(6)顶面对应的内动子(4)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动子(4)上摩擦块(5)与工作台(3)之间实现联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动子(4)上摩擦块(5)与外动子(2)之间实现联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供气通道(8)和负压供气通道(10)分别连接有调压阀;所述的外动子(2)与基座(1)之间的支承形式为气体静压支承、液体静压支承、滑动支承或滚动支承的任一种形式。
9.一种基于气压控制联锁结构的联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和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气压控制的联锁结构,包括步骤:
步骤1)气浮面(7)连通外端与供气泵连接,负压供气通道(10)外端与真空泵连接;
步骤2)供气泵和真空泵同时开启,正压供气通道(8)和负压供气通道(10)均开通,内动子(4)浮于基座(1)上,同时摩擦块(5)与工作台(3)及外动子(2)均保留有5~10μm间隙;摩擦块(5)与工作台(3)或外动子(2)不发生接触,工作台(3)和外动子(2)相对于基座(1)自由运动;
步骤3)断开负压供气通道(10),继续保持正压供气通道(8)开通,内动子(4)上浮,摩擦块(5)与工作台(3)摩擦接触,内动子(4)与工作台(3)发生联锁,内动子(4)与工作台(3)及外动子(2)同步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13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