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1361.9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4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段春燕;康建平;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56 | 分类号: | A61L27/56;A61L27/12;A61L27/18;A61L27/22;A61L27/50;A61L27/58;A61L27/5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646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骨水泥 多孔生物 磷酸钙骨水泥 骨基质明胶 羧基乙酸 聚乳酸 微球 制备 复合人工骨 骨诱导活性 磷酸缓冲液 生物降解性 活性生物 基体材料 替代材料 诱导成骨 骨传导 骨水泥 可降解 体积比 质量比 构建 塑形 复合 移植 | ||
1.一种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其特征在于:由固相和液相按1:0.6-0.9的质量体积比组成,其中按质量比计算,固相由70%-85%的磷酸钙骨水泥、0-15%的聚乳酸-羧基乙酸微球以及余量的骨基质明胶组成,液相为磷酸缓冲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钙骨水泥由70-90%的β-磷酸三钙、5-10%的无水磷酸氢钙及余量的羟基磷石灰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羧基乙酸微球的含量为5-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6.5-7.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和液相的质量体积比为1:0.7-0.8。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可溶性的钙盐和磷酸按1:1.2-1.6的质量比混合后溶解在水中,并调节pH值为7.5-8.6生成絮状磷酸盐沉淀,将其过滤并干燥后在750-850℃下焙烧制得β-磷酸三钙粉末;
(2)将β-磷酸三钙粉末、无水磷酸氢钙和羟基磷石灰按比例混合得到磷酸钙骨水泥;
(3)将所述磷酸钙骨水泥、骨基质明胶和聚乳酸-羧基乙酸微球按比例混合,并振荡均匀得到所述固相;
(4)将磷酸缓冲液加热至37℃,按比例将所述磷酸缓冲液加入所述固相中,搅拌均匀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盐为氯化钙或磷酸氢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粉碎,将所制得的β-磷酸三钙粉末粉碎成140-180目后再与无水磷酸氢钙和羟基磷石灰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多孔生物活性骨水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方法具体为将所述β-磷酸三钙粉末在球磨机中以300~350r/min的转速用玛瑙球磨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136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