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33821.1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3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魏云鹏;范立云;马修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47/02 | 分类号: | F02M47/02;F02M51/06;F02M61/04;F02M6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腔滑块 蓄压式电控 燃油 喷射 系统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包括共轨管、油箱以及喷油器。喷油器包括增压控制阀部分、三级活塞组件、喷油控制阀部分、针阀部分、喷油器体、蓄压腔壁。本发明采用二级电磁阀结构,对三级活塞的增压面积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实现不同的增压比,使得喷油规律更加灵活;本发明在喷油控制阀中采用中通式的阀杆,在精简了回油通路的同时也减轻了阀杆的重量,加快了喷油控制阀的响应速度;另外蓄压腔能够减缓燃油喷射时引起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对喷油量的精确控制,尤其是对于小油量的控制精度可显著提高,蓄压腔的稳压作用减少了共轨管的尺寸,使得共轨管的使用寿命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柴油机,具体地说是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械控制式的燃油喷射系统在柴油机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然而,由于其喷油特性不够灵活、对油量的精确控制性较差以及响应慢等缺点,无法满足日渐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不能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现有的电磁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较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对油量的精确控制和工作特性的灵活也能够满足当下要求严格的排放法规。
由于船用大中型柴油机循环喷油量大,为提供足够的喷油量同时平抑供油和喷油过程中引起的压力波动,要求柴油机上配备较大容积的共轨管,由此会造成共轨管内压力建立速度慢,并且会同时增加共轨管内恒高压密封的难度和成本。而增压式电控喷油器,系统中的共轨管不再积蓄直接用于喷射的高压燃油,而是用于蓄积压力较低的燃油或者液压工作油,利用增压活塞按一定的比例将燃油压力放大,对即将进行喷射的燃油进行增压,可以实现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喷射压力。但现有的增压式电控喷油器受到增压活塞结构的制约,对于确定的共轨压力,经过增压活塞对燃油压力进行一定比例的放大后,系统仅能以某一确定的喷射压力将燃油喷入气缸中,很难实现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对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的灵活控制。其次,在大油量喷射状态下,各缸喷油过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实现灵活控制增压比以达到不同喷射效果,提高喷油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带控制腔滑块的蓄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喷油器、共轨管、油箱,喷油器通过高压油管连接共轨管,油箱分别连通高压油管和喷油器;所述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蓄压腔壁、增压控制阀部分、三级活塞组件、喷油控制阀部分、针阀部分,增压控制阀部分和三级活塞自上而下安装在喷油器体里,喷油控制阀部分和针阀部分自上而下设置在紧帽里,紧帽固定在喷油器体下方,蓄压腔壁固定在增压控制阀部分上方,蓄压腔壁里设置蓄压腔和高压油路,蓄压腔连通高压油路;
所述增压控制阀部分包括增压控制阀上阀座、增压控制阀中间阀座、双电磁阀限位孔板、增压活塞限位孔板、增压控制阀阀杆、一级衔铁、二级衔铁、菌状套筒,增压控制阀上阀座、增压控制阀中间阀座、双电磁阀限位孔板和增压活塞限位孔板自上而下设置,增压控制阀阀杆的头部位于由双电磁阀限位孔板和增压活塞限位孔板构成的增压控制阀阀腔里,其外部为菌状套筒,增压控制阀阀杆的尾部安装二级衔铁,增压控制阀阀杆的中部安装一级衔铁,二级衔铁位于增压控制阀中间阀座里,一级衔铁位于双电磁阀限位孔板里,增压控制阀上阀座里缠绕二级电磁铁线圈,增压控制阀中间阀座里缠绕一级电磁铁线圈,增压控制阀阀杆尾部与其上方的增压控制阀上阀座之间设置增压控制阀阀杆复位弹簧,增压控制阀阀杆位于一级衔铁下方的部分套有一级衔铁固定弹簧,菌状套筒的伸出部分与下方的增压活塞限位孔板之间设置菌状套筒弹簧,增压控制阀阀杆的头部加工有T型回油通路,T型回油通路包括相通的竖直通路和横向通路,双电磁阀限位孔板上设置增压节流孔、二级增压油路,增压活塞限位孔板上设置一级增压油路和低压泄油孔,增压节流孔、二级增压油路、一级增压油路和低压泄油孔均连通增压控制阀阀腔,增压节流孔的另一端连通高压油路,低压泄油孔连通油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3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