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PGA的RoCE网卡数据传输方法及网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4266.4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9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岳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F13/38;G06F13/42;G06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卡 网卡数据 发送 传输 传输效率 传输延时 接口获取 内存系统 直接发送 直接转换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RoCE网卡数据传输方法、RoCE网卡及内存系统,由于本方案中的这种基于FPGA的RoCE网卡,具有QPI接口,便可通过该接口获取本地CPU发送的QPI协议的信息,转换为IB协议的信息之后便可直接发送至远地RoCE网卡;同样的,接收到远地RoCE网卡发送的IB协议的信息之后便直接转换为QPI协议的信息,并发送至本地CPU,从而使得RoCE网卡和CPU之间的传输延时大大缩短,提升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RoCE网卡数据传输方法、RoCE网卡及内存系统。
背景技术
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远程直接数据存取)是一种新的内存访问技术,允许在两台服务器的内存之间直接转移数据,而无需任何一台服务器的CPU参与,因此可实现更高效的通信。RDMA传输会避开系统内核的TCP/IP堆栈以及网卡驱动,直接将数据传送到目标服务器上的进程工作内存中。由于无需将数据在接收和发送服务器的内存中反复拷贝,并且将原本由软件实现的传输协议栈用网卡的硬件实现,大大降低了服务器的CPU、I/O工作负载,有效减少了数据通信延时。
IBTA组织于2000年推出了InfiniBand网络协议,率先实现了对RDMA功能的支持。2010年IBTA组织在InfiniBand协议的基础上推出了初始的RoCE规范,即RDMA overConverged Ethernet,可以利用现有的以太网实现RDMA功能。但它在链路层之上采用的仍旧是InfiniBand协议规范,无法通过基于IP的路由器进行路由,将该协议的应用范围限制在了单个子网内。随着虚拟化、云计算和分散式大数据存储库的发展,网络通信的带宽和延时瓶颈不再局限于单个子网络,而是扩展到整个数据中心。为了适应这一技术发展趋势,IBTA于2014年推出了增强版的RoCE规范,即RoCEv2。RoCEv2规范用IP报头和UDP报头替代了RoCEv1中的InfiniBand网络层。这样,就可以在基于IP的传统路由器之间路由RoCE报文,大大扩展了RoCE的应用规模。
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本地计算机与远地计算机数据传输示意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支持RoCE的网卡均采用PCIe接口接入内存系统,在网卡和主机通信时采用直接内存访问(LocalDMA)的方式。这种采用PCIe总线接口将网卡接入系统,报文需要从PCIe总线转换至其它前端总线类型,如Intel的QPI/UPI总线,转换后后才能进入内存系统,报文传输延时较大。
因此,如何减少数据在本地CPU和网卡之间的传输延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RoCE网卡数据传输方法、RoCE网卡及内存系统,以实现减少数据在本地CPU和网卡之间的传输延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FPGA的RoCE网卡数据传输方法,所述RoCE网卡具有QPI接口;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本地RoCE网卡将本地CPU发送的QPI协议的第一信息,转换为IB协议的第一信息,并发送至远地RoCE网卡;
将远地RoCE网卡发送的IB协议的第二信息转换为QPI协议的第二信息,并发送至本地CPU。
其中,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本地内存数据及数据状态保存在本地RoCE网卡的本地Cache中,或者保存在远地RoCE网卡的远地Cache中,本地RoCE网卡与远端RoCE网卡之间通过Cache一致性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将本地内存数据及数据状态保存在本地RoCE网卡的本地Cache中,或者保存在远地RoCE网卡的远地Cache,包括:
判断本地计算机对本地Cache的访问频率是否大于远地计算机对远地Cache的访问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4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