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及黑臭河流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5996.6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8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吕正勇;闵玉涛;苗竹;魏丽;甄胜利;生贺;冯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渗透反应墙 河流净化系统 沉淀系统 污泥脱水系统 河流治理 组合式净化装置 一体式结构 单一系统 反应系统 混凝沉淀 污泥脱水 可渗透 协同 堵塞 配合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及黑臭河流治理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包括:沉淀系统,可渗透反应墙系统,以及污泥脱水系统;其中,所述沉淀系统分别与可渗透反应墙系统和污泥脱水系统相连接;所述沉淀系统与可渗透墙反应系统为一体式结构。本发明黑臭河流净化系统是一种集混凝沉淀、PRB系统、污泥脱水于一体的组合式净化装置,特别是沉淀系统的设置,能够解决PRB系统的堵塞问题,并与PRB系统相互协同配合,相互促进,使得单一系统不能达到的效果得以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臭河流治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及黑臭河流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城市河道中的水质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但由于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河道中的水体多被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污染,我国许多城市河道有机污染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城市污水直排河道,流经城镇河段污染严重,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这些都已成为我国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中亟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
自2015年“水十条”发布以来,城市黑臭河流治理一直引人关注。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
黑臭河流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它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当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河流,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使水体变黑、变臭。
目前常用的治理方法就是人工曝气、底泥疏浚和调水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净化周期长,治理效果差,基本上治标不治本,治理费用比较高,难以长期持续应用。
可渗透反应墙(简称“PRB”)技术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研究并已开始商业化应用的一项污染修复技术。我国对PRB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该技术主要用于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及修复,但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这一技术逐渐应用于地表污染水体的修复,国内则还未见这方面的报道。由于城市河流中悬浮物较多,PRB技术应用于河流治理时极易堵塞,导致应用起来很难。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所述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具有工艺流程短、运行成本低、对水质的适应性强、持续效果好等优点,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净化周期长、效果欠佳的缺陷,实现城市河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本发明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的黑臭河流治理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所述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包括:沉淀系统,可渗透反应墙系统,以及污泥脱水系统;其中,所述沉淀系统分别与可渗透反应墙系统和污泥脱水系统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沉淀系统与可渗透墙反应系统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中,所述沉淀系统包括沉淀池;其中,沉淀池的下部设置有集泥斗,集泥斗中收集的污泥经由排泥管运送至污泥脱水系统;更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为斜板沉淀池。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中,所述黑臭河流净化系统还包括用于装载絮凝剂和/或助凝剂的加药装置;和/或,所述黑臭河流净化系统还包括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设置于沉淀系统沿水流方向的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59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