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组单元注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7980.9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1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江同文;阳建平;陶正武;徐鹏;黄婷;张德良;刘志良;马群;刘锐;陈思;马小平;窦祥骥;陈雄;赵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 |
代理公司: | 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溪;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碳酸盐岩 油藏井 缝洞 注水 组单元 连通单元 现场施工 注采井网 连通性 采油 连通 | ||
1.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组单元注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连通性选取油井井组,所述油井井组包括相互连通的油井单元;
对所述油井井组中的某一油井单元进行注水工序;
确定所述油井井组的注采井网、注采关系和注采比;
对所述油井井组进行采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连通性选取油井井组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静态资料选取疑似连通单元;
通过动态分析验证所述井组的连通性;
通过干扰试井、示踪剂或大排量试注证实所述井组的连通;
根据上述步骤的结果选取油井井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工序包括:
对于油井外围有供液情况,采取先自喷或机采后注水方式;
对于油井外围无供液情况,采取直接注水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工序包括:
对于机采管柱,注水压力应控制在10MPa内;
对于自喷管柱,注水压力应控制在20MPa内;
若地层出现憋压,需要进行及时酸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工序包括:
试注阶段,采取300~500m3/d大排量试注直至受效井受效明显;
受效井受效明显后,降低注水速度至80~150m3/d,进一步增大驱油力度以明显提高产量;
受效井产量明显上升阶段,采取温和注水方式,同时加密化验受效井含水,这样降低注水速度至80~150m3/d;
受效井见水后,采取异步注采方式,注水速度控制在80~200m3/d,档受效井含水明显上升时,对受效井进行转机采,同时进行排水采油;
受效井排水采油时间变长阶段,采取脉冲注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工序包括:
注水体积为总亏空体积的60%~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油井井组的注采井网、注采关系和注采比包括:
注采井数比视井间连通情况为1:1~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油井井组进行采油包括:
对于洞穴为主的储层,采取缝注洞采,小洞注大洞采方式;
对于裂缝储层,采取翼部注采方式,以避开大裂缝方向水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油井井组的注采井网、注采关系和注采比包括;
初期注采比设计为0.8~1.0;
中期注采比设计为1.0~1.2;
后期设计为1.2~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油井井组进行采油包括:
开井生产采取控制回压、小油嘴,先自喷生产,后电泵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79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