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萃取有机相样品有效浓度的间接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0799.3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0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林秀英;杨均流;于乾勇;何鹏;吴迎春;赵声贵;曹庭校;张冬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宝矿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38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赵晓宇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萃取 有机样品 有效浓度 饱和 有机相样品 间接测定 反萃 比较计算 模拟生产 生产控制 湿法冶金 杂质影响 铜离子 有机相 夹带 比对 酸度 铜量 传递 敏感 新鲜 分配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萃取有机相样品有效浓度的间接测定方法。利用铜离子在有机相和水相的分配比对水相酸度非常敏感的特性,模拟生产条件对铜萃取有机样品进行饱和负载和反萃等一系列动作,在水相中检测被铜萃取有机传递的铜量,计算铜萃有机样品的饱和负载铜浓度,然后通过与新鲜铜萃有机的标准饱和负载铜浓度进行比较计算而得铜萃取有机样品的有效浓度。在饱和负载和反萃之前还需要考虑铜萃取有机样品的杂质影响和夹带水相的影响而且予以消除。本发明的测定结果直接表征了铜萃取有机相的有效浓度,对生产控制具有实际有效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萃取有机相样品有效浓度的间接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湿法铜生产中,工艺参数的调整需要了解铜萃取有机样品有效浓度的准确含量。目前铜萃取有机浓度的测定方法有红外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有机分析方法。这类有机分析方法可检测铜萃取有机中各有机物的含量,但由于铜萃取有机相中含有多种成分,多种成分协同作用,因此,即便检测到各有机物的准确含量也不能准确判定其有效浓度;且由于铜萃取有机的降解和萃取料液的成分尤其是pH值的变化对萃取效果存在显著影响,铜萃取有机各成分的实际浓度并不能表征其有效浓度,测定结果对生产控制缺乏实际有效的指导,并且,有机分析方法均需要大型的复杂设备和较强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及丰富的有机分析解谱经验,不适宜在湿法铜生产厂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萃取有机相样品有效浓度的间接测定方法,通过无机分析实现铜萃取有机有效浓度的测定,无需大型复杂设备和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及有机分析解谱经验,测定结果对生产控制具有实际有效的指导意义。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萃取有机相样品有效浓度的间接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180-270g/L的硫酸溶液将有机相中的铜铁离子反萃除去以消除有机样品中铁等杂质金属离子对饱和负载量的影响;
(2)用含铜4-7g/L、pH2.0-4.0的溶液进行对有机相进行饱和负载;
(3)用纯水洗涤铜负载有机相或者用相分离纸除去饱和负载有相相中的夹带水相,消除水相夹带中的金属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用180-270g/L的硫酸溶液以Q/A=0.5-1的相比与第(3)步得到的饱和负载有机充分混合并剧烈振荡3-4分钟,静置数分钟,小心将水相全部转移至适宜体积的容量瓶中;重复此操作共3次,合并全部水相,混匀;
(5)移取适量的反萃水相,用碘量法或其他方法测定水相中的铜量;
(6)根据第(4)步中水相与有机相的相比和反萃次数等关系,将水相中铜铁含量转换为有机相中饱和负载铜含量。具体公式:
铜萃取有机饱和负载铜含量=水相铜含量×反萃次数/相比(O/A)
(7)根据上述饱和负载的铜含量与10%新鲜有机的标准饱和负载值进行比较得到有机相的有效浓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铜萃取有机有效浓度%=测定饱和负载铜含量/10%新鲜有机标准饱和负载值×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测定结果直接表征了铜萃取有机相的有效浓度,对生产控制具有实际有效的指导意义;
(2)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无需复杂的大型检测设备,不需要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有机分析解谱经理,一般化学分析员按照操作规程即可操作,大幅降低了检测设备及人工投资;
(3)避免了直接测定有机相,提高了测定操作的安全系数;
(4)不需要消耗昂贵的铜萃取有机和溶剂油,节约了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宝矿产有限公司,未经万宝矿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0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