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间全粒度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及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2363.8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4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邱枫;刘治红;吴跃;王胜;徐曼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6T17/00;G06T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间 监控系统 监控需求 三维可视化 监控管理 多系统 构建 数据库访问模块 层次结构 车间监控 大数据量 监控对象 快速定位 三维模型 实时数据 网络通讯 系统结合 映射关系 不透明 网域 三维 透明度 监控 访问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车间全粒度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及构建方法,通过建立三维模型与实际车间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数据库访问模块访问多系统实时数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监控需求,采用三维形式进行呈现,以满足车间大数据量的监控需求,通过对多系统对不同粒度的监控管理,实现车间全粒度监控,提高了车间的管理透明度和故障快速定位能力,解决目前很多国外的监控系统大多网络通讯不透明,导致该系统与车间其它系统结合性较差,不适合于现代企业基于网域的网状层次结构监控管理;以及很多规范不符合国内车间监控对象数量多、监控对象种类杂的监控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间监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车间全粒度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及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间各类物联采集系统的不断应用,车间的信息量较前几年已有了数个量级的增加。目前,车间监控仍然以人工巡线手段结合传统二维图表呈现形式为主,人工巡线的监控手段,极大地制约了了车间监控的实时性。二维图表监控,极大地降低了监控信息的范围以及数据量。此外,由于现有可视化监控系统多依托于单机设备,且数据接口不透明,这也导致车间各独立监控系统间信息不通畅,导致对车间进行全面监控困难。同时,由于设备运维人员、车间管理人员和生产决策人员对车间监控内容需求不一,而现有可视化监控手段不能对上述不同粒度监控需求进行覆盖,这也极大地制约了车间监控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车间可视化监控系统已得到较多应用。国内外目前应用较多的类似系统主要有WondWare公司的InTouch、西门子公司的Win CC、澳大利亚的CiTech、美国InterLution公司的Fix等,这些系统现在已经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控制信息发送、报警处理、历史趋势显示和记录等功能。但是,上述系统在目前车间信息量逐年增加、车间管理系统繁杂、车间多系统交叉背景下,具有以下明显不足,由于上述车间监控系统大多网络通讯不透明,导致该系统与车间其它系统结合性较差,不适合于现代企业基于网域的网状层次结构监控管理。此外,由于上述系统绝大都是国外厂商开发,目前虽然部分系统已经汉化,但是其中很多规范不太符合国内车间监控对象数量多、监控对象种类杂的监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很多国外的监控系统大多网络通讯不透明,导致该系统与车间其它系统结合性较差,不适合于现代企业基于网域的网状层次结构监控管理;以及很多规范不符合国内车间监控对象数量多、监控对象种类杂的监控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车间全粒度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及构建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车间全粒度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构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客户端建立三维模型与实际车间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
S2、在服务端采用数据库访问模块访问多系统实时数据;
S3、将服务端访问到的多系统实时数据在客户端的三维模型中进行位置对应显示。
通过建立三维模型与实际车间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数据库访问模块访问多系统实时数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监控需求,采用三维形式进行呈现,以满足车间大数据量的监控需求,通过对多系统对不同粒度的监控管理,实现车间全粒度监控,提高了车间的管理透明度和故障快速定位能力,解决目前很多国外的监控系统大多网络通讯不透明,导致该系统与车间其它系统结合性较差,不适合于现代企业基于网域的网状层次结构监控管理;以及很多规范不符合国内车间监控对象数量多、监控对象种类杂的监控需求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S1中建立三维模型与实际车间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A、对于已有的设备、人员、物流模型,采用Deep Exploration或3Dvia Composer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然后再导入到3dmax中进行模型UV展开和漫反射、凹凸贴图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2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