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2382.0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军;王贺武;欧阳明高;李伟峰;李成;李建秋;卢兰光;韩雪冰;杜玖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刘诚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失控 实验 装置 及其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包括箱体、局部加热器和导热体。所述局部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导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导热器与所述加热器贴合设置。所述导热器至少有一个面为弧形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装置对局部热失控实际场景的模拟更真实,从而提高所述待测试电池热失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力电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物品。动力电池在某些诱导因素下容易引发热失控,从而引起安全性事故。因此,研究动力电池的热失控过程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目前人们对电池热失控过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加速量热仪(Accelerating RateCalorimetry,ARC)、绝热反应热能量测定仪(Vent Sizing Package 2,VSP2)、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锥形量热仪等仪器,模拟动力电池热失控场景,并对动力电池的在热失控过程中的产热、喷气、燃烧等特性进行研究。
但是,这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与实际场景相差比较大,存在对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场景模拟准确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包括:
箱体;
局部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导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导热器与所述加热器贴合设置,所述导热器至少有一个面为弧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
导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导轨和所述导热体之间,且所述连接杆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均匀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均匀加热器与所述局部加热器间隔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
空气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改变箱体内的空气流向,使得所述箱体内热量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匀加热器为面状结构,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与所述均匀加热器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均匀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和所述局部加热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压力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用于调节所述箱体内部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气体通道,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气体的流通;
气泵,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与所述箱体连接,用于向所述箱体充入气体或从所述箱体中抽出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
第二气体通道,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气体的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包括:
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开启和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安全阀,设置于所述箱体,用于泄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23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