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自通光立体生态浮床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2443.3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1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国;田泓;余光辉;宋焱;李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4112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生态浮床 植物生长孔 沉水植物 绑定 通光 立体框架结构 生态环境保护 河蚌 生物多样性 底栖动物 方形通孔 净化水质 框架侧面 上层框架 下层框架 养殖网袋 增加系统 中层框架 螺蛳 导光管 光照量 网格状 浮床 三层 竖直 藻类 竹子 放养 水体 悬浮 水污染 繁殖 净化 生长 贯穿 补充 生态 管理 |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通光立体生态浮床及其使用方法,设置有框架;框架为竹子制成的网格状三层立体框架结构,框架内部竖直贯穿有多根导光管,上层框架开设有多个植物生长孔和方形通孔,中层框架绑定有养殖网袋,框架侧面和下层框架绑定有沉水植物悬网,每个植物生长孔内部均悬浮有生长篓。本发明有助于提高水下的光照量,从而提高沉水植物净化水体的能力,通过增加螺蛳、河蚌放养量,可补充底栖动物资源数量,增加系统稳定性,促进物质循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生态立体浮床的经济效益,能有效改善水污染,抑制藻类大面积繁殖,增加生物多样性,具有方便管理,便于推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通光立体生态浮床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富营养化湖泊和超营养化湖泊的数量占据了湖泊总数量的66%和22%.水体中的氮、磷超标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目前控制和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生态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植物塘、生态浮床等工艺。其中,生态浮床工艺因具有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易维护、生态风险小、景观效果好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传统生态浮床只是在浮体上种植植物,依靠生态浮床上种植的植物吸收、吸附、净化污染水体,这种净化方式在水体修复中,仅注重恢复水面表层植物生态系统,而沉水植物恢复由于恢复难度较大,长期以来未能有效的得到恢复,成为水生植物恢复的一个难点。
传统的生态浮床中存在一些问题:(1)生态浮床载体材料的选择存在问题;(2)对深层水体净化效果有限,且抑制沉水植物生长;(3)生态浮床制作材料和连接方式阻挡水面下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净化效果和沉水植物恢复;(4)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净化效果;(5)陆生植物移植后,水环境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需要,影响净化效果。
(1)传统生态浮床对深层水体净化效果有限,且抑制沉水植物生长;
(2)生态浮床制作材料和连接方式阻挡水面下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净化效果和沉水植物恢复;
(3)净化效果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
(4)陆生植物移植后,水环境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需要,影响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自通光立体生态浮床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自通光立体生态浮床设置有:
框架;
框架为竹子制成的网格状三层立体框架结构,框架内部竖直贯穿有多根导光管,上层框架开设有多个植物生长孔和方形通孔,中层框架绑定有养殖网袋,框架侧面和下层框架绑定有沉水植物悬网。
本发明将三层立体框架分别设置为浮水植物层,螺蚌层,沉水植物层,充分利用了水中的立体空间,增加生物的多样性,通过方形通孔可以起到消波作用,还可以起到固定和连接的作用,通过导光管有助于提高水下的光照量,从而提高沉水植物净化水体的能力,采用天然材料毛竹做支架材料,具有稳固性好,抗风浪性能强,可回收利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充分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2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湖泊用生态浮岛的构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风浪生态浮岛及其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