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多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4383.9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7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谢宁;张吉铭;王寒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7/14;C04B28/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多孔 透水 混凝土 路面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多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以及设置在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上表面两侧的发光面层,所述的发光面层呈栅格状分布在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上表面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不具有放射性的人工夜光石,由稀土元素激活的碱土长余辉材料组成,自发光且发光时间长;采用透明环氧树脂胶保证发光层和透水水泥混凝土结构的黏附性,不影响发光效果且粘结性好;发光结构层采用栅格化结构型式,在保证发光性能的同时保证了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用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多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运输速度、经济效益等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功能型道面的研究、铺装、建设越来越重视。一方面,为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减弱径流水污染,城市对透水铺装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一种既能够满足公路夜间照明需要,又能够节约能源的发光功能型道面也成为新型路面的关注点。
发光路面是由新型发光材料铺设而成,在低等级道路或照明状况不良路段铺设能够自主发光的新型路面,不仅能为夜晚通过的车辆和行人提供警示作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系数,而且也能节约大量的用电,尤其对于比较偏僻地区,可以减少用电设施的布置;在城市广场和公园步道铺设具有一定艺术造型的发光路面,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美观的生活环境,可以为夜行或夜跑的市民提供道路辨识度,保证出行安全。
目前的发光路面的制备方式,一种采用荧光粉涂布在混凝土表面,另一种是将夜光石摊铺在混凝土上表面或者作为骨料替代部分集料,形成可以吸收光能继而自发光的长余辉材料层,但同时又存在很大缺陷,前者的余晖强度低、余晖时长短,荧光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后者的路面强度低、耐久性差,采用骨料替代法发光强度不足,材料成本高。同时,如何将发光路面与透水混凝土路面相结合也是难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透水能力和强度优良的发光多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光多孔隙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包括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以及设置在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上表面两侧的发光面层。所述的发光面层呈栅格状分布在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上表面两侧。采用栅格状的发光面层,一方面,可以保证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渗透系数满足要求,避免因为发光碎石的加入降低其强度和透水性能。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满足人眼视觉要求的发光效果。
所述多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材质包括水泥、骨料、硅灰、水以及减水剂,所述水泥、骨料、硅灰、水以及减水剂的质量比为1:4.87:0.06:0.31:0.03。
所述水泥选用拉法基P.O.42.5R级水泥,所述骨料为9.5mm、4.75mm或2.36mm的级配碎石,所述减水剂为SBT化学外加剂。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为保证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拉法基P.O.42.5R级水泥为常见的水泥品种,其质量稳定性好,使用范围广,耐久、早强、快硬。采用9.5mm 4.75mm,2.36mm的级配碎石,其质量配比为1:1.5:1.1,保证孔隙率。SBT高效减水剂能够缩减混凝土初凝和终凝试件,提高强度。
所述发光面层的材质包括发光碎石和环氧树脂胶,所述发光碎石和环氧树脂胶的质量比为10~5:1。
所述发光碎石为稀土元素激活的碱土铝酸盐、硅酸盐的人工夜光石。
所述环氧树脂胶包括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所述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2:1,稀土元素激活的碱土铝酸盐、硅酸盐的发光材料耐属性好、紫外辐射稳定、发光色多样、余晖亮度高、余晖时间较长。但传统常用的发光涂料耐久性差,因此采用石质发光石替换骨料,保证发光时长。环氧树脂粘结性高、固化收缩性低,韧性优良、耐腐蚀、可加工性强,采用环氧树脂,加入到发光碎石中,主要起到粘结和固化的作用,同时保证一定的透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43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清洁道路及袋式蓄尘排水沟
- 下一篇: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