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陶瓷抛光渣陶粒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7446.6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3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甘伟;甘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33/132;C04B1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江锦利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度 陶瓷 抛光 陶粒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浆、干燥、焙烧和出料。本发明还公开了通过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以及该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在建筑材料上的应用。本发明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的制备方法具有废渣利用率高、原料来源广泛且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快速、制备周期缩短、节约能源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颗粒型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通过该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以及该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在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陶粒是一种人造无机轻集料,主要用于建筑工程中保温、隔热、轻质墙体、轻集料混凝土、结构用轻质混凝土等方面,也可用于环保过滤、农业种植及建筑装饰等领域。目前,制备陶粒的原料来源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粘土、页岩、矿山剥离物、黄土、河涌、生活污泥等,经加入膨胀材料、配料等辅助添加剂制备而成。由于开挖粘土、页岩、等天然资源会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因此不适合推广应用。粘土陶粒属淘汰类产品,当前采用各种工业固废、建筑淤泥、河道淤泥、生活污泥为基本原料制造陶粒,成为开发热点。
授权公告号为CN 1253412C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以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瓷渣为基料构成的配合料烧成的瓷渣陶粒,瓷渣具体包括第一原料组分:不合格的瓷土原料、第二原料组分:破碎的陶瓷成品/半成品废渣、第三原料组分瓷砖或者瓷板打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末废渣,三者的配比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方能制成瓷渣陶粒。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的陶粒制备方法存在的需要预先配比多种原料,历经原料粉碎陈伏处理、成球、干燥和烧结等多个繁琐步骤、制备周期长、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以克服传统陶粒存在的粒径分布范围大、需筛分、分级处理,密度大、筒压强度小和吸水率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在制备建筑材料上的应用。特别是适用于配制配筋陶粒混凝土制品等用的中密度(1000~1800kg/m3)、高性能(C15~C40)陶粒混凝土。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调浆:取陶瓷抛光渣与水按重量比为1:0.4~0.8混合均匀,调制成陶瓷抛光渣浆;
干燥:将陶瓷抛光渣浆粘附于干燥装置上,350~450℃干燥3~10min得陶瓷抛光渣块,陶瓷抛光渣块经破碎处理制得粒度为1~10mm的陶瓷抛光渣粒;
焙烧:干燥步骤中制得的陶瓷抛光渣粒不经冷却立即转移至烧结室中,500~800℃条件下粘连烧结20~30min,再转移至800~1000℃条件下半熔融烧结10~15min,最后转移至1000~1150℃条件下发泡烧结3~8min,制得发泡陶粒;
出料:发泡陶粒移出烧结室自然冷却,制得中粒度陶瓷抛光渣陶粒;
其中,所述陶瓷抛光渣的粒径为0.4~50μm,所述干燥装置设置于烧结室尾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7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热型陶粒
- 下一篇:一种纤维增强铝硅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