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磁芯、电机转子及无刷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7541.6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7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斌;余创;王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科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齐则琳;张雷 |
地址: | 中国香港沙田石门***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片 电机磁芯 环形轭部 芯片单元 电机转子 无刷电机 周向间隔 一体连接 无连接 永磁体 有效地 导通 漏磁 磁场 镶嵌 | ||
本发明公开了电机磁芯、电机转子及无刷电机,其中所述电机磁芯包括若干层叠的芯片单元,芯片单元设有环形轭部、沿周向间隔性地交替而设的若干第一冲片及若干第二冲片,所述若干第一冲片与所述环形轭部一体连接,所述若干第二冲片与所述环形轭部无连接。通过将电机磁芯的芯片单元进行若干层层叠,所述芯片单元的第一冲片及第二冲片沿周向间隔性地交替而设在环形轭部,在永磁体镶嵌在电机磁芯时,南北磁场不会通过环形轭部进行导通,有效地避免了漏磁,并且通过旋转不同角度进行重叠,增强了整体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电机磁芯、电机转子及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置式永磁(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PM)无刷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包括转轴、设于转轴外周的转子磁芯以及固定到转子磁芯的永磁体,转子磁芯包括环形轭部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冲片,各冲片与环形轭部均连接,永磁体镶嵌于相邻冲片之间。该方式中,如图7所示,转子的各冲片与环形轭部的连接处会产生漏磁,影响电机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电机磁芯,可以降低电机的漏磁。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电机转子,可以降低电机的漏磁。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无刷电机,可以降低电机的漏磁。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机磁芯,包括沿轴向层叠的若干芯片单元,所述芯片单元设有环形轭部、沿周向间隔性地交替而设的若干第一冲片及若干第二冲片,所述若干第一冲片与所述环形轭部一体连接,所述若干第二冲片与所述环形轭部无连接。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芯片单元的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分别与相邻芯片单元的第二冲片和第一冲片相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芯片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芯片单元组,所述芯片单元组内的各芯片单元的第一冲片和第二冲片相重叠形成第一冲片组和第二冲片组,每个所述芯片单元组的第一冲片组和第二冲片组分别与相邻芯片单元组的第二冲片组和第一冲片组相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单元的若干第一冲片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冲片与其周向一侧的第二冲片之间设有自所述环形轭部延伸出的第一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冲片与第二冲片的数量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沿轴向间隔设置从而在相邻第一凸起之间形成间隙,以便第一凸起的末端可向间隙内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片及第二冲片在远离所述环形轭部的径向端设有沿周向两侧延伸的第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片及第二冲片各设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若干芯片单元的第一冲片及第二冲片经由穿过所述通孔的定位柱相固定;或者
所述第一冲片及第二冲片各设至少一个扣位,所述若干芯片单元的第一冲片及第二冲片经由所述扣位相固定。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机转子,包括上述的电机磁芯及镶嵌于所述电机磁芯的永磁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无刷电机,包括定子及如上述的电机转子。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转子具有2n个转子极,其中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电机磁芯的芯片单元进行若干层层叠,所述芯片单元的第一冲片及第二冲片沿周向间隔性地交替而设在环形轭部,在永磁体镶嵌在电机磁芯时,南北磁场不会通过环形轭部进行导通,有效地避免了漏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科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未经迈科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7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空环式电机
- 下一篇:一种转子结构及具有该转子结构的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