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浆套筒内灌浆料饱满度的评价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1311.7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苏扬;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联城住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戴满涛 |
地址: | 315832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浆 套筒 饱满度 灌浆料 振动发生器 评价装置 振动接收器 连接线 振动信号 控制器 混凝土构件 控制器连接 无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浆套筒内灌浆料饱满度的评价装置,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浆料饱满度的评价装置包括振动发生器、控制器和振动接收器,所述振动发生器置于灌浆套筒内部,所述振动发生器通过连接线与置于所述灌浆套筒外的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连接线控制所述振动发生器振动;所述振动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振动发生器产生的振动信号,并根据所述振动信号得到灌浆套筒内部灌浆料的饱满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灌浆套筒内灌浆料饱满度的评价方法。不需要对灌浆套筒灌浆料以及包裹灌浆套筒的混凝土构件进行破坏即可获取灌浆料的饱满度正常与否,实现灌浆套筒内部灌浆的饱满度情况有效的无损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灌浆套筒内灌浆料饱满度的评价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灌浆套筒内部灌浆是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主要连接方式之一,将预设钢筋插入预埋的灌浆套筒中,并灌注高强、微膨胀的灌浆料实现构件之间的应力传递。采用套筒灌浆时,套筒内部灌浆料密实程度是影响连接质量及传力性能的关键因素,决定着装配式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然而,灌浆套筒埋于混凝土构件,灌浆料处于金属和混凝土的双重屏障中,外观检查很难判断钢筋灌浆套筒的连接质量,必须借助相关检测方法辅助判断灌浆套筒的连接质量和安全性能。
有损检测方法通过破坏混凝土构件,取出灌浆套筒来检测判断,检测结果直观可靠,但对检测物有极大损害,不利于结构构件的良性发展。现阶段研究的无损检测法包括冲击回波法、超声回波法、X射线法等。
冲击回波法是用击振器在被测混凝土表面击打,产生的纵波被感应器接收,得到频谱曲线,通过被测混凝土和缺陷处阻抗的差异,对频谱图中的振幅、相位等参数进行分析,得出混凝土缺陷情况;但对于灌浆套筒,冲击波在其内部传播介质多样,信息处理难度大,相关研究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超声回波法利用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下,波的传播速度来反映介质内是否存在缺陷的一种方法;但只能定性的分析缺陷情况,不能定量分析缺陷情况,穿透能力有限,精度较低。
X射线法是以X射线从多个方向沿着被测对象某一选定断层层面进行照射,测定透过的X射线量,经过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处理,重建图像的一种技术,可以获得灌浆套筒的内部图像;但是相关设备仪器较为大型,成本高,难以便携,且存在一定辐射性。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处于构件中灌浆套筒内部灌浆料的饱满度情况尚缺乏有效的无损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浆套筒内灌浆料饱满度的评价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目前对于处于构件中灌浆套筒内部灌浆的饱满度情况尚缺乏有效的无损评价方法的技术问题。(参照权利要求修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浆套筒内灌浆料饱满度的评价装置,所述灌浆套筒内灌浆料饱满度的评价装置包括振动发生器、控制器和振动接收器,所述振动发生器置于灌浆套筒内部,所述振动发生器通过连接线与置于所述灌浆套筒外的所述控制器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连接线控制所述振动发生器振动;所述振动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振动发生器产生的振动信号,并根据所述振动信号得到灌浆套筒内部灌浆料的饱满度。
优选地,所述振动接收器包括信号处理器以及与所述灌浆套筒的外表面紧密接触的振动接收探头,所述振动接收探头用于接收所述振动发生器产生的振动信号,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振动信号,并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评价所述灌浆套筒内部灌浆料的饱满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线外包裹可塑型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振动发生器距所述灌浆套筒底部的距离为所述灌浆套筒总深度的3/4~4/5。
优选地,所述振动发生器至少包括偏心振动器以及线性振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联城住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联城住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13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