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负向驱动电压尖峰的MOS管驱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1481.5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9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柳树渡;李茂华;孙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81 | 分类号: | H03K17/081;H03K17/60;H03K17/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稳压二极管 负向 尖峰 负压电路 驱动电压 推挽电路 阴极 供电电源地 阳极 并联连接 电路结构 供电电源 尖峰电压 源极连接 栅极电阻 电阻 关断 减小 源极 正向 电路 驱动 开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负向驱动电压尖峰的MOS管驱动电路,包括推挽电路、RCD钳位电路、负压电路、RCD电路、栅极电阻R2和MOS管S1,负压电路由电阻R1、电容C1、电容C2和稳压二极管D1组成,MOS管S1的源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供电电源地电平连接,所述电容C2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1并联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推挽电路的供电电源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S1的源极连接;本发明采用该电路能够有效减小MOS管的GS正向和负向驱动尖峰电压,提高MOS管的可靠开通和关断,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抑制负向驱动电压尖峰的MOS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功率型MOS驱动电压的尖峰,通常会在MOS管栅极与源极之间加入TVS瞬态抑制二极管,为了抑制正负驱动电压尖峰,还会选择双向TVS管进行钳位,如图1所示。
在SIC MOS管驱动应用中,由于其Ciss电容较小,导通时很容易产生栅源极尖峰电压,栅源极之间通常会并联一个TVS瞬态抑制二极管来抑制栅源极尖峰电压,由于正负驱动电压尖峰都需要钳位,而MOS管栅源极允许的最大电压与最小电压绝对值不相同,导致不能直接采用图1所示的双向TVS管,而需要采用两个独立的TVS管串联方式来对正负驱动电压尖峰进行抑制。由于MOS管栅源极允许的最大电压有限,而为了降低导通损耗,又希望MOS管的驱动电压平台电压尽可能高,导致驱动电压平台电压与MOS管允许的最大电压之间的差别很小,导致在两个电压等级之间很难选择一个合适电压的TVS管,必须优化现有的驱动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抑制负向驱动电压尖峰的MOS管驱动电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抑制负向驱动电压尖峰的MOS管驱动电路,包括推挽电路、RCD钳位电路、负压电路、RCD电路、栅极电阻R2和MOS管S1,所述负压电路由电阻R1、电容C1、电容C2和稳压二极管D1组成,所述MOS管S1的源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供电电源地电平连接,所述电容C2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1并联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推挽电路的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S1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与所述电容C1并联连接;
所述RCD钳位电路由电阻R3、电容C3和二极管D2组成,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3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挽电路地电平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2为TVS瞬态抑制二极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栅极电阻串联连接到所述MOS管的源极和所述推挽电路的地电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挽电路为带推挽输出能力的驱动芯片或带推挽输出能力的驱动光耦。
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最佳的驱动电压尖峰抑制效果,需要将二极管D2的阴极尽可能的靠近MOS管的栅极,与MOS管源极相连的电容C3一端尽可能靠近MOS管的源极。
稳态时,供电电源通过电阻R1、电容C1、电容C2和稳压二极管D1,在电容C2两端建立稳定的负电平。由于电阻R3串联,电容C3上保持稳定的驱动负电平,当MOS管关断过程中,一旦MOS管栅源极负电压尖峰低于所述的负电平,则二极管D2导通,将MOS管栅源极负电压尖峰钳位在负电平,从而保证了MOS管的负向脉冲尖峰不超标。为了抑制因电路走线而引起的C3电容电压震荡,这里电阻R3需要选择合适的电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1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