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硫双威和吡虫啉的杀有害生物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1630.8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4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蒂莫西·布里斯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N47/4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郑斌;陈九洲 |
地址: | 21530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双威 吡虫啉 生物有效量 生物组合物 重量比 协同 | ||
本发明涉及包含硫双威和吡虫啉的杀有害生物组合物,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包含重量比为约50∶1至约1∶50的协同杀有害生物有效量的硫双威和吡虫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有害生物组合物,其包含协同比例的硫双威和吡虫啉;及其在控制昆虫中的用途。该组合物的特征是硫双威与吡虫啉的协同比例为约50∶1至约1∶50。
背景技术
昆虫侵袭代表对重要经济农作物的主要威胁。植物(例如,水果、豆科植物、葫芦科、纤维植物、柑属、蔬菜类、甘蔗)的产量受昆虫攻击的不利影响。
化学控制是预防和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的化学品不能对某些种类的有害生物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外,由于长期使用杀有害生物剂,许多有害生物已经对常用的杀有害生物剂产生了抗性。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用于控制这些有害生物的新方法和杀有害生物剂和/或含有它们的组合物。此外,施加于当今杀昆虫剂上的环境和经济要求正在不断地增加,这些要求涉及例如以下方面:作用范围、毒性、选择性、施用率、残留物的形成、以及有利的制备能力。由于可能存在问题(例如,对已知活性化合物产生抗性),开发至少在一些方面优于它们的已知对应物的新杀昆虫剂是一项恒定的课题。
硫双威(3,7,9,13-四甲基-5,11-二氧杂-2,8,14-三硫杂-4,7,9,12-四氮杂十五-3,12-二烯-6,10-二酮)是N-甲基氧基硫代亚氨基氨基甲酸酯(N-methyl oxyimidothioatecarbamate)杀昆虫剂。硫双威是一种神经毒性化合物,并且其作用方式是通过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吡虫啉(1-(6-氯-3-吡啶基甲基)-N-硝基咪唑烷-2-亚基胺 (1-(6-chloro-3-pyridylmethyl)-N-nitroimidazolidin-2-ylideneamine))是新烟碱类杀昆虫剂之一,其是一类众所周知的具有广昆虫控制谱的杀昆虫剂。新烟碱类被开发为与以前用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相比毒性降低的杀昆虫剂,其对许多危害作物的有害生物提供相似的广谱控制。吡虫啉通过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突触后烟碱受体结合而发挥拮抗剂的作用。吡虫啉控制吸食昆虫,包括稻飞虱、叶蝉和飞虱、蚜虫、蓟马和粉虱。吡虫啉对土壤昆虫、白蚁和一些叮咬昆虫(如稻水象甲和科罗拉多甲虫)有效。
然而,基于全世界杀昆虫剂的单活性直接制剂的经验表明,抗药性昆虫亚种群发展的风险非常高。世界范围内已经报道出活跃于田地作物、水果、蔬菜等等中数量日益增加的昆虫出现抗性。
已实现杀虫剂和组合物的增强,从而改善对昆虫有害生物的控制以及作为单独或混合的杀有害生物剂对目标作物的施用实践。仅对高昆虫发生率的区域采用条状施用(strip application)或定点施用(spot application)和采用土壤施用(soilapplication) 以避免与天敌直接接触的明智使用,以及选择剂和非长效剂的使用增加了环境安全性并且降低了昆虫抗性的发生率。此外,采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昆虫控制剂进行轮换施用(rotational application)有助于良好的有害生物管治。期望具有高协同作用、对现有的杀昆虫剂无交叉耐药性、并且具有低环境冲击的杀虫组合物。因此,有利的是提供这样的组合物,该组合物能有效对抗昆虫攻击,具有在储存、安全包装过程中以及在即用型制剂中稳定的物理相容性制剂。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本发明提供了杀有害生物组合物,其包含硫双威和吡虫啉,其中硫双威与吡虫啉的重量比为约50∶1至约1∶50。硫双威与吡虫啉的重量比优选为约10∶1至约1∶10。硫双威与吡虫啉的重量比更优选为约3∶1。
该杀有害生物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一种或更多种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优选地,一种或更多种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是一种或更多种溶剂、载体或表面活性剂、或其组合。
该杀有害生物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一种或更多种另外的杀有害生物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16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