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Z-pins金属棒增强碳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51967.9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5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威;田甜;熊翔;王雅雷;曾毅;徐永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83;C04B35/80;C04B35/565;C04B35/56;C04B35/622;C04B35/6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类 pins 金属棒 增强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Z‑pins金属棒增强碳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经预处理的金属粉末填充至碳陶复合材料的纵向盲孔中,压制成型,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进行烧结,即获得类Z‑pins金属棒碳陶复合材料;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已成型的碳碳预制体或碳陶复合材料的厚度方向中预制盲孔,然后在盲孔中充填金属或合金粉末后烧结获得类Z‑pins结构增强碳陶复合材料,一方面,所形成的类Z‑pins结构中的金属在高温环境下,会优先于陶瓷基体的氧化,并达到优良的裂纹、孔洞等缺陷的自愈合效果,延长试样的高温服役时间及提高其高温服役性能;另一方面所述类Z‑pins的机械侨联和拔出,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提高基体的抗层间开裂性能,提升碳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Z-pins金属棒增强碳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成为现阶段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重点。但由于其飞行速度极快高达马赫数5以上,且表面强烈的气动加热和高速粒子冲蚀,导致某些部位表面温度高达2000℃以上。那么对其材料的耐温极限、抗高温氧化和高速气流冲刷下的强韧性等的要求将更加严苛。此外,在如此恶劣的氧化对流环境中,极少零部件能够保持结构和尺寸的完整性。因此,设计和制备出具有良好的高温抗烧蚀性、抗热震性并能保持良好高温强度、零部件结构和尺寸的完整性的热防护材料,是新型飞行器的关键。
目前,超高温陶瓷(UHTCs)改性C/C复合材料,既保留了C/C复合材料低密度、低热膨胀系数、高强度、高断裂韧性、高热导率,强抗热震性等优点,又克服了单一C/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缺点,使其更好的适用于极端的高温环境中。ZrC、HfC、TaC、ZrB2等超高温陶瓷与SiC陶瓷的复合改性C/C复合材料是现今碳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且被证实在2000℃一下的超高温环境下能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避免基体进一步氧化,从而保证其良好的抗烧蚀性能。但是超过此温度,超高温陶瓷与SiC陶瓷的复合改性C/C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将体现出许多不足之处,并最终导致其材料在高温下的烧蚀失效。以ZrC-SiC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为例,在2000℃以上的超高温、富氧、高速气流冲刷的极端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时,C/C-ZrC-SiC复合材料仍表现出较大的烧蚀率,颗粒或块状剥蚀等严重现象。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第一,基体改性过程中的高温制备环境以及金属与C/C复合材料中的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所带来的孔洞、微裂纹、碳纤维损伤等增加了氧扩散通道,同时形成应力集中源,最终降低了材料在高温过程中的抗热化学烧蚀以及机械剥蚀能力;第二,碳基复合材料内部陶瓷相的分布不均匀,限制了材料表面形成连续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层;第三,SiO2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函数递增,其黏度随之降低,使得SiO2大量耗散,无法封闭基体制备过程以及烧蚀过程中产生的显微裂纹和孔洞。最终促使多孔、质脆的ZrO2骨架被大量冲刷而加速了基体的氧化和剥蚀;第四,氧化物层与基体的热失配问题导致其在恶劣环境下开裂或整块剥蚀。综上所述,现有的C/C-ZrC-SiC复合材料在长时、高温、富氧、高速气流冲刷的恶劣环境下,难以形成致密、连续的氧化物层来避免基体进一步氧化。因此,为了拓宽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关键在于如何避免氧化物的耗散,尤其是对具有密封孔和裂纹等缺陷自愈合作用的玻璃态SiO2的保护,从而使其表面获得一层连续、致密长时有效的氧化物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19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